中医典籍翻译策略的选择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典籍是我国历代医家防病治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的结晶,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必将要为全世界人类的繁衍昌盛与医药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做好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话题。   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以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译本比较来探讨中医典籍翻译的策略。   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医典籍翻译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医典籍翻译的现状与成因,探讨了国家政府与组织机构为促进中医翻译所作出的各项举措。   第二部分回顾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论争,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已经不单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大背景之下文化的推进与传播,翻译已上升到文化、诗学与政治的行为。于是,就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提出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在两派的论争之下,笔者提出了“异化”与“归化”是矛盾的统一体,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情况下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而异化策略是中医典籍翻译的首要选择。为下文做好了理论的铺垫。   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了《黄帝内经》的13个英译本,及其英译研究现状。以李照国和倪毛信所译的《黄帝内经·素问》为例,从“特有文化词、形象比喻词、古今异义词、病证名词”等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翻译策略的比较,以探讨中医典籍翻译中的策略选择。提出李本多运用的“异化策略”较倪本之“归化策略”更高一筹,更加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神韵。   论文最后总结了两位译者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并提出中医典籍的英译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观点。并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医典籍英译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发表《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 骨科临床中兴起实践和验证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的研究。同时出现了众多预防措施,其中
目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伴有便秘症状的混合痔患者,观察术后便秘和肛管静息压(ACRP)的改变,评价外剥内扎术治疗伴有便秘症状的混合痔患者的疗效,探讨混合痔患者便秘与ACRP之间的
  目的:通过清热养阴方稳定剂型作用于胃癌细胞,进行对胃癌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探寻该方药的作用机制,以期初步为清热滋阴法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
【目的】:通过观察导师自拟清肺化痰逐瘀汤对AECOPD患者细胞因子IL-8, TNF-α的影响,从而分析得出清肺化痰逐瘀汤对AECOPD病人的治疗作用。  【方法】:1.确定选用病例人数为60
目的:本文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在浅针治疗失眠有效性基础上,通过观察在失眠患者山根穴上做浅针推刮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段对16导联脑电电信号活动度的影响,分析浅针干预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活血续骨汤治疗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中“肺胀”、“咳嗽”、“喘病”等范畴,由于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高,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