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产业学院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byc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盲目沿袭老牌本科院校的先发模式,一味陷入“贪大求全,攀高趋同”的办学误区中,导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功能性低效。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趋势逐渐明朗,产教融合成为转型的突破口受到重视。在对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中,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先行先试,在结合当地产业背景与高校实际中产生了一种新型学院组织—产业学院。本研究运用组织试验理论、组织创新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逐步构建了解读产业学院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首先,学院组织创新与扩散可作为一种组织试验,为地方高校转型积累更充分的组织知识,从而影响转型进程;其次,组织知识体现在学院组织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内外部合法性的获得,其中外部合法性是指其获得权威认可的过程,内部合法性是指知识生产、制度创新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最后,学院组织创新影响地方高校转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院组织创新能够从知识生产、制度创新以及整体创新的角度成为地方高校转型的突破口,另一种可能是被地方高校的旧体制所溶解,从而呈现创新失败的结局。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陷入困局,根源在于其是一个抑制型超稳定系统,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互相牵制的特征决定了地方本科高校从整体或某一子系统转型的路径存在较大困难,因而需要进行局部突破,在组织试验中寻求出路。产业学院的组织确立和扩散体现出了组织试验的性质。产业学院的组织扩散经历了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的先行先试,政策窗口期全国扩散两个阶段,是组织身份和合法性不断确立的过程。扩散过程同时受到效率导向和社会导向的影响,使产业学院组织创新的类型各异。从理论上看,产业学院的组织创新共分为四个类型,即传统型学院、技术滞后型产业学院、制度滞后型产业学院以及完全创新型产业学院。理想状态下,产业学院的组织是合作理念的认同性、知识生产的变通性和治理结构的耦合性之间的协调统一。组织形态的发生逻辑是合作需求、合作策略和合作环境间的互动。从实践上看,产业学院在组织创新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制度滞后特征。产业学院创设的动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需求,是由现实问题驱动的“需求主导型”组织创新。在实践中,产业学院受到制度惯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亦新亦旧的二重性。知识生产方式的融合特征是其技术选择,治理结构的形成表现出效率与合法性的博弈,博弈过程必然存在旧体制的阻力,使得新制度的建立愈发困难,呈现明显的制度滞后性。然而产业学院的制度滞后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其发展对地方高校转型的影响体现为两种可能:一种是被转型阻力所溶解,这在实践中集中表现为“重发展轻规范”的模式。组织场域内制度环境、主体需求以及和相关成员间的策略选择各异,致使产业学院组织形态与组织设计存在“名实分离”的偏差。这种偏差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产业学院场域的选择性再分配体系与自主性空间的机制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知识的生产和消费链条中长期存在的“制度性距离”所造成的断裂。因此,若制度建设持续滞后于产业学院发展需求,则旧体制的阻力会逐渐溶解掉产业学院的创新特征,知识生产转型也无从保障,从而使其与传统型学院组织趋同或直接停办。另一种是产业学院促进地方高校转型的可能。本研究从产业学院如何突破地方高校超稳定结构入手,认为产业学院以市场意识为理念指引,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协调机制的“潜结构”,即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供给侧改革为政策工具的资源系统的重构、以知识生产方式融合为特征的学术系统革新、以去科层制为特征的管理系统变革,分别对应地方本科高校超稳定结构的子系统,具有从理论上突破转型难题的可能。产业学院的未来将在知识生产方式与制度建设的动态优化中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其化解二者面临的悖论,其中包括在知识生产方面的学术自由、学术化与职业化、去学科还是基于学科;在组织结构与制度方面的灵活性与组织化制度化悖论、“根植性”与路径锁定悖论等。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将不断积累组织知识,进而助推转型。
其他文献
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围绕核心素养,一路摸索前行,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带有启蒙性质的学科,小学语文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因此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在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多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此,下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核心素养背景下,就要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品格与能力入手,在充实学生文化基础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因此在生本课堂中就要从民主、激励、和谐环境出发,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做好生本课堂构建工作,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下穿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考虑土体的小应变刚度,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研究竖向开挖卸荷对下覆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开挖深度时下覆隧道的变形特性和变形影响区域,对比了不同基坑土体加固措施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竖向卸载主要引起隧道的竖向变形,坑底隆起,隧道竖向变形和影响区范围随着开挖深度的降低而减小,建议基坑土体加固平面上选择满堂加固,竖向上选择回
在既有地铁区间上方进行明挖基坑施工时,区间上方土体大面积卸荷,极易造成区间隧道位移变形的后果,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本文以石家庄市塔北路综合管廊工程DJ-02-01~DJ-02-02明挖转换通道基坑施工为例,通过边坡支护、分层分块开挖、限时施工、既有区间压重、结构底板压重、变形监测等技术,有效控制基坑稳定以及既有地铁区间位移变形,最终安全顺利完成基坑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和城区有限空间的集约开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准时的出行体验。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线性工程,穿越的城区范围大、面积广,在经济发展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建筑物出现交叉、并行或者穿越的情况。为在密集建筑分布的城区获得发展空间,城市的地下空间不断地“向下垂直”发展,这必然导致对土体的开挖和扰动,另一方面,限于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其他
目的 探讨回授法教育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11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术后管理,观察组57例联合回授法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转铁蛋白、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欧洲QLQ-C30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
目的 从“脾主思”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从研究期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70名神经衰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编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一组编组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总有效例数
目的 将《中国药典》项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有关物质测定法的色谱参数进行转化,缩短液相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方法 采用Waters Xselect HSS T3 C18柱(100 mm×3 mm,2.5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86∶14),流动相B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6.25)-甲醇(60∶40),先以流动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