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材料的可变形螺旋桨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桨作为一种舰船上应用最广泛的推进器,它的性能优劣对舰船的整体性能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舰船对于推进器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广泛使用的常规合金螺旋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航行的需求。根据舰船推进器的研究进展,目前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去提高推进器的性能:一种方案是通过对螺旋桨进一步的改进以期提高其性能,而另一种方案是寻求其他推进方式的推进器。本文基于第一种解决方案,提出了“可变形螺旋桨”概念,改进了常规的舰船螺旋桨,设计了一种可以根据具体工况主动改变自身形状的舰船螺旋桨以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本文基于压电叠堆驱动机构设计了一种可变形舰船用螺旋桨,利用螺旋桨附带的可变形后缘襟翼,实现了通过调整变形襟翼的偏转角度改变螺旋桨局部弯度的功能。选取了一种压电驱动器结构,通过驱动器产生的驱动位移,经传动机构传递后,驱动后缘襟翼产生绕轴偏转的角位移。本文设计了一种位移传动机构并布置于桨叶中,从而将驱动器的驱动位移传递于变形襟翼,推动变形襟翼绕轴偏转。随着变形襟翼偏转角度的不同,可变形螺旋桨叶具有不同的局部弯度,可使舰船获得不同的推力、转力矩和推进效率。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对于螺旋桨理论、可变形螺旋桨研究的研究现状,重点对于利用CFD方法计算螺旋桨的水动力学研究进行了调研。(2)对于CFD数值方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本文给出了用于计算螺旋桨流体动力学理论的三大守恒定律及其控制方程、湍流模型及其输运方程。(3)本文利用坐标转换公式进行了编程计算,将二维平面型值点转化为三维空间坐标型值点,利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一传统双叶螺旋桨,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变形襟翼,选取了襟翼所在位置和襟翼大小以及襟翼形状;选择了两种用以放大压电叠堆位移的放大机构——菱形放大机构和椭圆放大机构,利用ANSYS WORKBENCH分析了两种放大机构的放大性能,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了放大性能更好的菱形放大机构对压电叠堆位移进行了放大;设计了一种传动机构,连接了变形襟翼,获得了所要设计的完整的可变形螺旋桨模型以及用于可变形螺旋桨的流体动力学模拟的几何简化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利用ABS塑料制备了一只简化的可变形螺旋桨模型。(4)基于可变形螺旋桨的模型设计与简化等研究工作,本文对可变形螺旋桨进行了敞水性能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当螺旋桨转速为900rpm时,在变形襟翼的偏转角度为-5°~+5°十一种偏转角度下,螺旋桨在进速系数为0.3~0.7五种情况下,利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可变形螺旋桨进行了敞水性能的模拟研究,获得了其推进力(推力系数),转力矩(转力矩系数)和推进效率随偏转角度或进速系数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可变形螺旋桨的襟翼主动变形的控制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壹舍设计rn创建于2009年,是集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软装设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专业设计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高端楼盘样板间、高档别墅、精品酒店等设计项目.通
期刊
工程结构中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一般是基于确定性的结构参数、载荷和确定性的数学模型。然而,实际工程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且产生这些误差或不确定性的原因各种各
开关磁阻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坚固、运行可靠、效率高、功率变换简单、容错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牵引运输、航空航天、家用电器、通用工业等各个领域内。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及运行特点,一般的离线仿真对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的设计验证已不能满足系统设计的需要,在线仿真系统越来越多用于复杂系统的设计过程。本文采用基于dSAPCE平台系统快速控制原型方式,通过对一台开关磁阻电机样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描述在线仿真的过程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装修工程来看,在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而在具体的实践
2019年9月11日,国内首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资产交易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发布.该《规则》由财政部PPP中心与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共同成立的全国首家政府
期刊
为了适应高速列车的运行要求,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组织全国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制定《160km/h以上客车及动车组用轮轴设计规范的制定及试验研究》标准。本课题所研究的车轮疲劳
在我国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建设阶段开始,电子式互感器已经在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虽然其制造水平、设计缺陷等影响了稳定运行,但其频率响应宽、测量精度高,无磁路饱和及铁芯磁振的
本文应用“契合”、复变函数与多极坐标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多个圆形孔洞附近的单个半圆形凸起地形、单个浅埋孔洞附近的多个半圆形凸起地形、多个圆形孔洞附近的多个半圆形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