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长期以农产品供给数量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远远不够,近些年来发生的―三氯氰胺事件‖、―多宝鱼事件‖、―毒生姜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健康,影响消费信心和产业健康发展,而且会给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基于应急管理的过程理论、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复杂理论及不确定性理论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的特点及模式,在梳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现状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我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将我国应急管理的应对模式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分析了美国、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进行了创新性的补充、调整和优化,并建立了体系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优化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基于以上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详细梳理,可以看出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事故和危害的季节性与地域性规律不明显,事件的暴发具有隐蔽性,急性暴发和慢性累积暴发同时存在,而且影响因素趋于复杂。综合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农兽药使用不规范,使用违禁农药或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环境中毒害物质的影响,消费者误解或媒体炒作。(2)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多发地区的应急管理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工作基础薄弱,不仅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演练,相关制度规范也不健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差、信息传达不通畅、资金匮乏、部门协调沟通不畅等问题也阻碍了基层应急管理的实效。(3)不同原因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需要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环境本底有害物质造成的质量安全事件需要通过消解式应对方法尽可能消除危害;由于人为的非法添加造成的质量安全事件则必须严厉打击,通过打击力度的加大杜绝事件发生;生产者的违规操作作为最容易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的原因,必须通过清查式的应对严格管控;舆论误导引发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夸大成分,如果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事件的处理会变得更加及时有效。(4)美国、欧盟作为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先进的应急管理体系构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组织机构职权分明,机制实际的运行效果突出。相比之下,我国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体系的实际运行操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5)我国―一案三制‖的总体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应急体制建设方面应急管理常设机构的成立可以大大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应急机构体系是应对效率的重要保证;在应急机制方面,事前的准备预防阶段可以从源头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完善的地方单行法律法规体系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多层级预案体系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