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仲裁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国不断加深的经济往来促进了跨国争议解决的发展。国际知名仲裁机构普遍在世界各地进行仲裁活动。随着我国不断开放,境外仲裁机构选择在我国仲裁的现象越来越多。然而由于中国现行仲裁法律制度的缺陷,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时,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仲裁裁决无法承认与执行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我国仲裁的国际化进程。2015年,国务院提出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国际知名商事争议解决机构入驻,提高商事纠纷仲裁国际化程度。境外仲裁机构开始入驻上海自贸区,但入驻机构的配套法律制度尚未得到明确,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仲裁依然受阻。因此,改革我国现有仲裁法律制度,实现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顺利进行仲裁活动,是当前自贸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仲裁的两种具体形式以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结合仲裁法相关条文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例,着重探讨第一种形式下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仲裁的法律障碍及可能的解决方式。第四部分以我国仲裁服务市场开放形势为背景分析第二种形式下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法律障碍及未来构想。第五部分作为结语,从多个角度为实现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仲裁提出法律改革上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1.选题较为新颖,尤其是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是最近出现的新情况,国内研究成果较少;2.论文结合了最新的仲裁相关法律文本,分析仲裁法的改革方向,为我国仲裁法的改革提出建议;3.根据上海自贸区境外仲裁机构入驻后的现状,结合当前仲裁国际化的形势和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参考境外仲裁机构的经验,创造性的提出境外仲裁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后的法律构想和改革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的文官抚恤制度源远流长,而近代中国文官抚恤制度则萌芽于晚清,初创于北京国民政府,确立于南京国民政府。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官抚恤制度,并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官抚恤制度的合理成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文官抚恤的法规条例,其中以恤金为主线。南京国民政府,在十年的建设时期,通过颁布相关法规条例,建立公务员抚恤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更加完备。本文从研究民国文官抚恤立法的背景和立法内容出发,从
“监督”意为“监督督促”。在古代,监督的职责就是监察和督促军令的贯彻执行,后超出军事范畴成为常用动词。用“监督”来约束“诉讼”是“诉讼监督”的基本目的,诉讼监督,意即对
历史学习动力是将学习历史的愿望转换为学习历史行为的心理因素,是在自我的调节下,使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与外在的因素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因素。动力可以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