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形式简单、能降低建筑物高度且方便施工,已有近百年的工程经验。在风荷载或地震荷绒等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除了要传递垂直剪力外,还必须传递较大的不平衡弯矩。本文将一种新型的抗冲切钢筋—锚栓引入板柱节点,侧重于研究配有锚栓的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的抗震性能。
本文在对配锚栓的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IDAS/Gen软件建立了10个框架、框—剪、板柱结构体系,分别以不同的柱截面尺寸、剪力墒厚度、长度以及结构形式、布置等为控制参数,对板柱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
同时,又分别对高81m的板柱—剪力墒结构算例以及高90m的板柱—核心筒结构算例进行了弹性阶段分析和Pushover分析,分别从小震下的周期比、侧向变形、柱轴压比及在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等方面给出了它们的抗震性能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配锚栓的钢筋混凝土板柱组合体系最大适用高度。
在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配锚栓的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中柱节点进行了塑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各板柱体系的节点抗冲切性能。
此外,本文还运用ANSYS软件对新型板柱节点抗冲切部件(已申报国家专利)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得到了骨架曲线及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并分析研究了其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