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泽当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包括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以及少量纯橄岩)、辉石岩、辉长辉绿岩、玄武质熔岩、少量斜长花岗岩以及深海沉积物等组成。在泽当蛇绿岩中发育有两种类型辉石岩:一种以岩脉状形式出露在蛇绿岩地幔部分方辉橄榄岩中;一种以与辉长岩互层形式出露于地幔橄榄岩南部,与地幔橄榄岩与火山岩构造接触。辉石岩岩脉样品主要由单斜辉石(Wo=43.8-48.3、En=46.2-50.0、Fs=5.2-6.2)、斜方辉石(Wo=0.6-1.8、En=83.5-88.0、Fs=10.9-15.1)和少量橄榄石(Fo=84.5-85.5)组成;单斜辉石岩主要由单斜辉石(Wo=45.3-48.2、En=43.0-47.9、Fs=5.6-9.5)和少量橄榄石(Fo=84.53-85.46)及尖晶石(Cr#=29.8-31.2)组成。两种辉石岩样品具有不同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辉石岩脉具有较高的MgO(20.08-23.23 wt%)、SiO2(51.82-53.08 wt%)和∑PGE(3.42-322.06 ppb)含量,较低的 Al2O3(1.59-2.28 wt%)和∑REE(1.63-3.61 ppm)含量;而单斜辉石岩样品则具有较低的MgO(16.68-19.78 wt%)、SiO2(45.44-49.61 wt%)和∑PGE(14.46-30.16 ppb)含量,较高的A1203(4.24-8.77 wt%)和∑REE(5.82-7.44 ppm)含量。两种辉石岩样品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型式,均为左倾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型,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对比两种产状辉石岩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论文认为,两种辉石岩均形成于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岩浆,不同的是辉石岩脉由于侵入地幔方辉橄榄岩中,交代了部分地幔橄榄岩,并与周围地幔一起经历了部分熔融作用,使得其地球化学特征较南部边界辉石岩亏损,二者均形成于泽当岩体早期的MOR构造环境,并未记录后期俯冲带(SSZ)改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