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OEM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分工上的合作模式开始走进我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得以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基地,OEM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与外国知名企业的合作,我国广大的OEM企业壮大了自身的规模,同时也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OEM模式的弊端开始非常明显的表现了出来:首先,OEM模式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依靠的是早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其它资源,而这些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依靠低工资和低福利来实现的竞争优势不具持续性;其次相对品牌商,OEM企业从事的是低增值的制造环节,既无技术也无品牌,应对风险的能力差。我国的许多制造业OEM企业都有发展自主品牌的强烈愿望,而我们知道,自主品牌背后的支撑实质上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
本文从技术学习的角度,提出技术后进的OEM企业应该通过技术联盟和技术并购等手段主动获取和消化技术知识,并积极抓住国际(区域)技术转移和我国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契机,突破品牌商的技术封锁,实现技术独立,建立自主品牌。本文认为,对于我国的制造业OEM企业而言,当其成功创建自主品牌后,如果其代工系统依然具有优势,企业不一定要退出代工环节,在一定的时期内同时做品牌和代工并不矛盾,本文中格兰仕和华丽金公司的案例都支持了这一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