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柔性机械臂具有质量轻、节省能量、动作响应迅速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主要考虑柔性臂末端的输出跟踪控制问题,包括末端轨迹跟踪和末端路径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机械臂具有质量轻、节省能量、动作响应迅速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主要考虑柔性臂末端的输出跟踪控制问题,包括末端轨迹跟踪和末端路径跟踪。当将末端轨迹或者末端路径作为输出时,连杆柔性的存在导致了从关节力矩到末端的系统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本质上不同于关节轨迹输出定义下系统的最小相位特性,从而只能使用非因果稳定逆的控制方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窗口的非因果逆末端精确跟踪算法,不同之处在于此方法只需要知道下一个窗口宽度内系统的期望轨迹而不再需要知道将来的全部的期望轨迹。其优点是除了具有标准的非因果稳定逆方法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高精度输出跟踪性能以外,还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和系统的在线跟踪性能,使得系统能够以边规划边控制的方式在线精确完成对柔性臂末端的期望轨迹和路径的跟踪任务。本文的主要工作分述如下:(1)对平面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模型进行了详细推导。建模时仅考虑连杆柔性的存在,将每个连杆分开处理并视为Euler-Bernoulli梁。使用假设模态法对柔性连杆的柔性偏移进行近似,并结合力学原理中的Lagrange能量分析法得到了平面两自由度双连杆柔性机械臂的一个相对精确的理论模型。这为后续的系统特性分析和合理的控制器设计提供了依据。(2)分析了柔性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四种常见的控制任务,及对应于具体控制任务的常用的控制方法,完成了对柔性机械臂系统定义了不同输出后的系统特性分析。首先得到了柔性臂系统是仿射非线性系统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三种不同的输出定义下,即关节轨迹输出、末端轨迹输出和末端路径输出定义下的系统逆求取方法的不同及系统的相对阶、零动态与非最小相位特性、外动态与内动态等特性。并对末端路径跟踪这一控制任务进行了独立的阐述。这些特性分析为控制算法的选择及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柔性机械臂末端的跟踪问题,本文首先对得到的柔性臂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介绍了将滚动窗口的非因果逆精确跟踪算法应用到柔性臂末端跟踪控制的具体过程,并对该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实现末端轨迹和末端路径的精确跟踪控制任务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辨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而传递函数是表示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即可以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也可以作为研究系统性能的对象。随着对控制系统
在当今3D模型成为虚拟现实、游戏引擎、计算机仿真等领域的主流趋势下,三维物体问的碰撞检测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随着人们日益增加的对于虚拟场景逼真度和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也随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居室照明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以外,人们希望通过更智能的照明控制系统来营造更美好的居室环境。因此,开展智能照明技术的研究对节约照明用电量和改善人们居室照明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DALI(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模型预测控制(MPC)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和航空等工业控制领域。动态矩阵控制、模型算法控制、预估控制和内
由于状态空间模型能够方便地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而且适用于在时间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近三十年来在系统辨识研究领域受到了大量
表面形貌的表征一直是材料科学、地质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物品表面形貌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使用寿命、系统性能等,因此在对样品进行表面表征时,要求测量准确,样品表
为了确保棒材的标准化包装,在线计数成为生产线上一道重要的工序。目前,棒材计数主要是靠人力完成的,这种方法容易使工人疲劳,特别是容易产生错误计数,不能保证包装数量的要求,且与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以其发电方式灵活、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日益成为传统电网的有效补充,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接口,在并网发电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abc自然坐标系(Natural Coordinates,NC)、虚拟电机(Virtual Machine,VM)的概念,通过对虚拟电机磁链的准确观测,解决分布式
我国南方的产煤区与北方相比,具有矿区规模小且分散、煤层分布复杂、产煤量少、种类多且煤质差异大等特点。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适用于北方煤矿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到南
随着数据密集型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并释放其衍生价值变得愈发重要而现实。聚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它来挖掘数据潜在的结构,获得对数据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