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企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常态”下,企业要实现向高效率、高质量快速增长的转型,就要摒弃以投资规模、生产要素为驱动的旧方式,逐步转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方式,打造高新技术型企业。我国同发达国家企业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为了有效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活动投入,我国政府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那么,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推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否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对企业绩效又有何影响仍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政策,对比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相关基础理论提出文章假设;其次建立了“税收优惠——研发投入——企业绩效(盈利性与成长性)”的研究模型,以中小板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13—2018年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变量的条件下,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盈利性与成长性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从企业层面上看,高新技术企业应以更长远的眼光对待研发创新投入,充分重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纳税筹划。(2)从政府层面,应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加中小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创新活动中的研发资金投入能力。通过分析与实证检验后,得出以下结论:(1)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性存在滞后的正向影响,对企业成长性无显著相关性;(2)税收优惠与企业的盈利性、成长性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3)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4)研发投入在税收优惠与企业盈利性、成长性绩效的关系间均存在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