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原有的国有、集体企业需要从原有旧的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新成立的公司面临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的问题.资产重组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也随之出现.1993年的宝安集团收购延中实业揭开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序幕.从1997开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迅速活跃,从1997年的296件,迅速增至2001年的1414件(根据证券报等公布的信息统计得来,详细资料来源参见该文第三章第一节中的资料来源).既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开展地如火如荼,那么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到底如何?是否实际发挥了作用:中国的股市是否对资产重组行为有反应?如果有反应,是怎样的反应?对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该文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探寻中国资产重组的特征和问题,有助于促进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对中国资产重组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该文带着这些问题,以1997-2000年资产重组公司为样本,对中国上市公司这一阶段资产重组活动的绩效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总体来看,沪深股市资产重组的绩效较差:在短期内,对重组公司经营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并且从1997至2000年逐渐增强,但在长期内没有发挥作用.而在短期内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改善作用,从1997-2000年呈现减弱趋势,说明中国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其资产管理能力和获利能力较差,这种结果在管理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分析中更能体现:从总体上看,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其资产重组前的管理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出现了恶化趋势,资产重组对防止这种下滑有一定作用,但长期内不能阻止这种下滑趋势,以上指标的统计结果均反映了中国这一阶段重组行为的短期性.从总体上看,对于所有年份的重组事件样本,资本市场均在重组公告日前有了提前反应.具体分析来看,资本市场对不同资产重组类型、不同重组时间、不同行业的重组事件的反应不同.在该文最后提出了论文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恳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改进.
其他文献
经过WTO八轮贸易谈判,关税已得到了大幅度下降,贸易保护已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而在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成为影响21
社会实践的发展变迁与新兴技术的高速迭代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从精密科技的幕后推至了日常生活台前.教育媒体作为承载海量教育信息、具有鲜明传播对象的媒体类型,正
该文通过对两个高新技术企业控制权分配案例的分析,简要说明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现状及存在的管理风险,对高新技术企业治理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讨论了处于成长阶段高新技
该文从介绍人才资源的概念、特征、内容以及研究塘沽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入手,总结分析了1990-2001年塘沽区人才资源的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的历史演变、目前态势及其与经
最近几天,一位刚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与我科室的一位实习医生发生了争吵.原因是患者不认可医生为其制定的透析治疗方案,认为自己的病情没有透析治疗的必要,最后将不满撒在了实
期刊
在过去的十年里,经济全球化现象、地域经济合作的增强、金融行业的风起云涌、信息技术令人惊叹的更新换代速度、企业兼并收购案的轮番浪潮等因素对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产生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有着迫切的改进需求.但在其薄弱的管理基础上运行企业资源计划ERP、先进计划系统APS等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往往因为不能互相匹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