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政府法律定位分析——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风险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压力逐渐增大,基于交通设施压力的增大,对交通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资金的需求量大使得政府筹集所需建设资金成为一项难题,政府引进PPP模式,使得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政府作为PPP项目中的重要角色,对项目的成功发挥很大作用。然而,在传统公共物品理论下,政府在 PPP项目中仅仅担当提供者角色,提供公共服务,这种传统的政府角色加重政府负担,降低政府服务质量,但是在公共物品理论下政府角色有所改变,由供给者转变为合作者和监管者。本文将重点研究政府在 PPP项目中的角色转换以及责任承担问题。  论文首先认识了解PPP模式的一些理论内容,简单介绍其含义和范围以及分析PPP项目的主体及其法律关系,根据相应的法律依据分析国内外主体的根本性区别;其次对国内外的PPP模式案例进行介绍,分析在运用PPP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融资结构和项目运营管理方面分析比较国内外案例适用情况,总结在适用PPP模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再次,研究我国政府在PPP项目中角色转变的相关理论,介绍目前我国关于此种模式适用的法律制度,再者分别介绍政府作为合作者角色和监管者角色对PPP模式适用的不同效果;最后,简单介绍此种模式适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政府在风险中担当什么角色,结合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的分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对融资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债权人要求为同一债权既提供保证,又提供抵押或质押的混合共同担保形式,如此能更为有效地保障债权的实现。我国对于这种特殊的担保形式只
总书记一职,就是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它是政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诞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了艰难险阻、暴风骤雨的28年,先后担任总书记或代理总书记以及主席的领导人,有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卢福坦、博古、张闻天和毛泽东。  1917年11月7日,俄国彼得格勒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炮响,诞生了列宁主义,给全世界人民指引了光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我过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成败的关键性工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