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普遍,对其污染源的解析多集中在现代工业活动和大中城市郊区和一些大中型工矿企业周围,对古代采冶活动的潜在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古矿区植物重金属耐性和积累特性的研究对发现富集或超积累重金属的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浙江省古代采冶活动的文献考证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淋溶试验、形态分级试验和水培试验,结合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浙江省主要古采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以及古采冶区自然分布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积累特性,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1.文献考证得出,自春秋战国(公元前770)至中华民国(公元1948),浙江省古铜矿的记录有9处,分布于绍兴、杭州、湖州、东阳、金华、衢州和丽水等地;古银矿有22处,分布于湖州、杭州、绍兴、衢州、台州、丽水、金华和温州等地。 2.调查结果表明,古银矿(ASM)/铅锌矿区(衢州和三门两个点,12个土壤样品)土壤中Cd、Cu、Ni、Pb、Zn的含量分别为4.5-75.0mg Cd/kg(平均为29.5mg Cd/kg),40.0-248.7mg Cu/kg(平均为105.9mg Cu/kg),9.4-186.5mg Ni/kg(平均为39.2mg Ni/kg),380.3-5382.4mg Pb/kg(平均为3010.8mg Pb/kg),389.7-3981.4mg Zn/kg(平均为2633.6mg Pb/kg);古铜矿(ASM)区(杭州淳安、丽水松阳两个点,7个土壤样品)土壤中Cd、Cu、Ni、Pb、Zn的含量分别为0.12-11.56mg Cd/kg(平均为2.89mg Cd/kg),75.2-3440.0mg Cu/kg(平均为1314.9mg Cu/kg),1.10-30.40mg Ni/kg(平均为8.11mg Ni/kg),1.2-392.4mg Pb/kg(平均为96.3mg Pb/kg),33.3-1493.4mg Zn/kg(平均为389.9mg Zn/kg)。单一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古银矿/铅锌矿区土壤以Cd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指数为249.9),其次是Zn(污染指数为19.7)和Pb(污染指数为11.4),再次是Ni(污染指数为4.7),最后是Cu(污染指数为2.5);古铜矿区以Cu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指数为41.0),其次是Cd(污染指数为11.6),再次是Zn(污染指数为3.7)和Pb(污染指数为3.4),最后是Ni(污染指数为0.8)。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衢州古银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指数为177.1),其次是松阳古铜矿区土壤(污染指数为29.3)和三门古银矿/铅锌矿区土壤(污染指数为19.6),丽水(污染指数为29.3),其次是台州三门(污染指数为19.6),再次是淳安古铜矿区土壤(污染指数为4.6)。 3.调查还发现,古银矿(ASM)/铅锌矿区(衢州和三门两个点,14个植物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