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沟通陆地及海洋两大碳库的重要纽带,其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碳的输出及循环过程与近岸水域环境、海洋碳库变动及全球气候系统紧密相关。河流碳循环反映了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及人为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不但记录了流域侵蚀的历史和现状,还对近海沉积过程和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河流有机碳通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目前河流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通过选取大沽河流域胶州段7个监测断面,进行了一个水文年度连续12个月每月一次的周期性采样,并结合相关水文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大沽河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估算了大沽河DOC通量,并与世界其他河流相比较,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大沽河DOC含量空间分布的规律。发现同一月份不同站点DOC含量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在1.32-12.56mg/L之间。在所监测的7个断面中,DOC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采样点1桃源河G204区域,而最低值出现在采样点3大沽河橡胶坝或采样点2大沽河G204区域。研究分析认为河流DOC空间变化除了与DOC来源有关外,还与河水流量、流域土壤和植被的变化密切相关,大沽河周围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影响着DOC含量的空间分布。(2)考查了大沽河DOC含量的逐月变化规律。发现同一地点DOC含量随河水流量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DOC含量与河水流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并未表现出随河水流量同步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不同月份,大沽河河水流量差别很大,河流DOC含量的变化和流量变化有关,主要因为降水形成的流域地表径流对土壤中DOC的溶出效率与河水流量变化有关。研究得出大沽河DOC平均含量为5.14mg/L,略低于世界主要河流DOC平均含量(约为5.75mg/L)(3)河流DOC在通量和性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及流域间差异。大沽河一个完整水文年度DOC的输出通量约为1.6×105gC/km2/yr(明显低于大部分河流的DOC平均通量2.04×106gC/km2/yr),其中大沽河夏季DOC输出通量占全年输出通量的90%左右。大沽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夏季河水流量约占全年河水总量的95%左右,而河流流量是决定DOC输出通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大沽河DOC通量主要集中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