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正处于由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的跨越阶段,中国也同其他经济体相同,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且已显露出落入的可能性,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收入分配不平衡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包容性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迎合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增长要素要求,二者之间具体的影响机制是文章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包容性创新这一主题,从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关的因素入手,分析包容性创新是如何通过影响这些因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式测度了中国各省市地区的包容性创新水平,得出结论:我国包容性创新的地区绩效水平呈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可能与地区本身创新能力、经济水平等有关;包容性创新辐射效应使地方创新水平呈片状划分;通过前几名和后几名比较可知包容性创新能力提升速度也存在“马太效应”。之后通过实证验证了包容性创新通过扩大内需、均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实证结果,提出了通过促进包容性创新水平提高,继而助推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的结构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相关文献基础、研究背景、思路与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理论与现实基础部分,阐述了相关概念与内涵,并介绍了国内外包容性创新的现状、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现状以及国外的相关经验。第三部分具体分析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第四部分为实证部分,首先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数据采用无量纲化以及等权重求和处理方法,匹配2005-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包容性创新绩效进行了估算、比较和分析。之后,结合2005-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省级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在前文分析基础上,对包容性创新绩效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