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下滑趋势,而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消费需求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因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内需的经济政策,其中一些地区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向特定群体发放消费券,该项举措能否起到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关键是要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合理的消费券发放标准,这样不仅能够直接高效的刺激居民最终消费,而且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该类经济问题的出现需要应用等价尺度理论加以解决,依据不同家庭所对应的等价尺度来制定消费券发放标准,以确保该项政策能够顺利开展并对居民最终消费起到合理高效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基于1997-2008年间天津市城市调查总队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运用截面与时间序列相结合的数据,在米尔鲍尔对等价尺度的研究基础上,对天津市城镇家庭进行了等价尺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文中天津市城镇居民消费数据来源于政府专业调查机构,抽样方法科学,样本具有代表性,确保了本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本文对参数进行估计时,选取了适用于非线性方程和大样本数据的传统估计方法一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拥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居住方面的消费,该类商品所对应的等价尺度高达1.8,即家庭中若增加一个孩子,该类消费将近增长一倍;其次就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与通讯所对应的等价尺度数值也偏高;虽然医疗保健所对应的等价尺度数值也较高,但其呈现递减趋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相对于其他商品所对应的等价尺度均偏低。(2)对于老年人来说,等价尺度数值整体上呈倒U形分布,与孩子等价尺度相比,食品、衣着所对应的等价尺度相对较高,而居住、交通与通讯所对应的等价尺度数值则相对较低。综合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家庭特征所得的等价尺度,本文提出了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启示性对策,以期能够得到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标准,进而有效刺激居民的最终消费能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