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2对GT1-7细胞性发育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发育是个体成熟并获得生殖能力的重要过程,性发育的起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的调控机制依赖于多条信号通路组成的关键基因网络。本课题组前期的实验中利用小鼠染色体QTL定位已经证明了Mir-505-3p是一个能够影响性发育起始的关键基因,在GT1-7细胞中确定了Mir-505的靶基因SF2,并且Mir-505抑制 SF2的表达,而与性发育相关的GnRH、Kiss1、Gpr54等基因也受到这两个基因的调控。为了研究Mir-505和SF2对性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已经构建过表达Mir-505基因的GT1-7细胞(pGT1-7细胞系)以及敲低SF2基因GT1-7细胞(shRNA-SF2-GT1-7细胞系)。针对野生型GT1-7细胞进行anti-SF2的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pGT1-7、GT1-7细胞的表达谱芯片检测,均检测到核糖体蛋白mRNA的富集倍数和表达水平改变。这些结果说明这些核糖体蛋白mRNA与SF2可能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它们在细胞中的表达受到SF2调控。但是,细胞裂解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非特异性蛋白-RNA相互作用,在免疫共沉淀实验中被检测到。因此,这些核糖体蛋白mRNA与SF2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为了探究直接干扰SF2表达后GT1-7细胞表达谱的变化,并与过表达Mir-505产生的表达谱差异做对比,对已构建成功的两株细胞shRNA-SF2-GT1-7和pGT1-7进行表达谱芯片检测。使用野生型GT1-7细胞做对照组,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确定SF2和Mir-505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为了检测核糖体蛋白mRNA与SF2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使用携带Flag标签的SF2过表达质粒载体转染C6细胞和GT1-7细胞,利用Flag抗体做RNA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外源SF2蛋白是否在裂解过程中非特异性结合了核糖体蛋白mRNA。
  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共检测到65956个基因(蛋白编码基因35.5%,其他65.5%),经过TAC软件筛选表达水平变化1.5倍以上的基因,shRNA-SF2-GT1-7细胞中有7450个基因上调,5491个基因发生下调;pGT1-7细胞中共有6743个基因表达改变1.5倍以上,2599个基因上调,4144个基因发生下调。两种细胞的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都是大分子、有机氮等代谢过程,当然也有响应刺激的重要生理过程。差异基因所处的细胞空间位置大多是细胞器、细胞膜上,分子功能也主要集中在各种分子的结合功能和部分的激活活性。对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被富集到的信号通路中,都出现了与性发育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 PI3K-Akt 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 GnRH信号通路、 p53信号通路和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使用Real-time PCR验证芯片的结果,候选基因变化趋势与芯片一致,证明结果可靠。
  Flag-SF2过表达质粒(PLV-SF2)经过重新测序纯化后,转染C6细胞,用anti-flag进行RIP实验,抽提RNA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核糖体mRNA确实能够被外源的SF2蛋白结合,在与GT1-7细胞混合裂解时存在非特异结合Flag-SF2的可能。同时培养GT1-7细胞和C6细胞,GT1-7转染PLV-SF2质粒后,与C6细胞按照1:0、1:1、1:3、1:5细胞量比例混合裂解进行RIP实验,抽提RNA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核糖体mRNA Rpl37a、Rpsa、Rpl5的富集倍数虽然并没有规律可循,但与阳性对照SF2变化趋势一致,证明它们与SF2蛋白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综上所述,Mir-505和SF2影响几个性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形成关键的基因网络,共同对性发育起始进行调控。而且我们推测SF2与核糖体mRNA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并调控这些转录本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下游性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为后续研究性发育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社会控制体系是通过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控制手段,及社会控制的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等过程的系统运转来实现的。社会控制的功能在于维系社会的稳定与秩序,由此达到社会的治理。社会控制手段种类很多、分类不一,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政治、文化三类控制方法,而每一类中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工具性手段。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控制的方法来分析李覯对北宋中期社会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的措施。本文介绍了北宋经济、文
学位
宋朝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统治,设置羁縻州县峒,任命各民族大小首领为官,并世袭其职。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北宋对川西少数民族实行“因俗而治”,在生活习惯和法律上都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处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时,宋朝统治者也都倾向于采取调和与抚慰的办法安定夷人。边地众多民族杂居,情况要比汉地复杂,这就对地方官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要熟悉当地的风土民情,精明能干有远见卓识等。艰苦而复杂的环境
学位
知行合一,将理学思想付诸实践,主张学术与政事并举,是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道学中人表现出来的较为突出的时代风格。黄榦是宋代朱子后学典型代表,士大夫生活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其选择道学作为终身追求,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黄榦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际遇决定的。宋代道学的兴盛,其代表性大儒所在的地方社会更成了道学传播的重要地域,朱熹所在福建便以朱子学传播为主。在福建,因地域优势,士人大驰心于朱子学,黄榦便也是在这
学位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唯一具备真正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类群。蝙蝠的数量庞大,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此外,蝙蝠的食性分化显著,包括食虫、食果、食蜜、食肉、食鱼、吸血、杂食等食性。伴随着食性的分化,蝙蝠在化学感知和消化系统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适应性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三种食性相关的基因 (苦味受体基因、甜味受体基因和海藻糖酶基因)在蝙蝠中的分子进化历史,试图揭示蝙蝠食性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
学位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机体内最严重的DNA损伤类型之一。如果双链断裂不能及时修复,则有可能导致DNA片段缺失、插入,染色体重排和易位,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最终诱使细胞发生癌变或死亡。双链断裂修复的机制在进化上比较保守,无论是在酵母还是高等真核生物中,细胞主要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学位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细胞最具毒性的DNA损伤类型之一。DNA 双链断裂主要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两条途径进行修复。同源重组修复需要一段同源序列作为模板引导损伤序列修复,产生的修复产物是相对精准。同源重组缺陷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
学位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物质之一,作为核酸和细胞膜的基本关键成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土壤中的大部分磷酸盐不容易被植物根系生物利用。本研究利用能将不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的植物促生长菌(PGPB)处理菠萝植株的土壤,并对其基因型反应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改进的 Pikovsky 方法,即利用国家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从3 个不同凤梨田区域采集 3份土壤样品,分离鉴定能够在体外溶解
学位
创口敷料的选择对皮肤创伤的愈合时间和治愈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细菌纳米纤维素(Bacterial nanocellulose, BNC)作为医用敷料时功能单一,无主动促进创伤愈合的不足,通过复合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同时以硼酸(Boric acid, BA)作为交联剂和抑菌剂,以期得到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促凝血
学位
骨损伤和骨缺损是非常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由创伤,肿瘤,骨质疏松和感染等引起的。对于这些临床问题,组织工程支架的移植有希望成为骨组织再生的一种治疗方案。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需要具有天然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以便为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营造出一种三维的微环境。在天然骨组织中,ECM主要由具有多级结构的有序矿化胶原纤维束所组成,这种各向异性的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细胞的渗透。  本实验基于静电纺丝
学位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早期癌症临床诊断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灵敏性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钆喷酸葡胺作MRI造影剂,其纵向弛豫率(r1)为3.5 mM-1s-1,造影效果仍有待提高。研究表明,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如基于Gd和Mn的纳米粒子具有比钆螯合物更高的r1值,并且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r1值越高。因此,制备超小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