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构建具有历史性、归属性和生态性的本土景观,深受地方自然和社会条件影响的植物景观,作为最能够表达地域特色的载体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银川市因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边陲枢纽的历史区位以及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而地域特色鲜明,植物景观如何在当地园林建设中更明确地表达地域特色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园林景观的探寻和现状自然景观和城市园林景观的实地调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银川地区园林首现于魏晋,经历唐、宋(西夏)、元的发展,在明代达到兴盛,园林类型丰富,宗教园林由来已久。以水景为主体的历史园林表现出粗犷与灵秀融合的风格,常以岸植杨柳、临水芦苇、水中荷花划分大水面以形成层次,还多出现恢宏且季相分明的农业景观。2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的银川市境内贺兰山段和黄河沿岸耐旱性、耐土壤瘠薄力强的野生植物种类丰富,草本最多,灌木次之,以春、夏观花种类为主,色彩鲜艳;植物群落以灌-草结构为多,灌木高度不一,布局形式随生境产生差别;自然植物景观多与山石、水系搭配,人工农田与温带草原并存延续了自古农牧业交融的景观。连湖的波光和大漠的荒芜构成极大反差3银川市园林应用的72科155属259种植物中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种类相当,高应用频度的种类主要为乡土木本植物,观赏草本多引种国外,应用频度不高且景观效果难以维持;植物群落中落叶植物应用远多于常绿,乔+灌+草结构中灌木层、草本层种类不丰富,结构不分明,另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灌+草结构的构建能够围合空间以突出游线或视线;植物景观构建中滨水较为单调,季相景观变化丰富,尤以春季为主,代表性宗教伊斯兰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并不鲜明。4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银川市园林植物景观如何表达其地域性特色提出建议。以对当地自然环境适应力和观赏性作为主要约束因子,使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101种应用价值较高的Ⅰ、Ⅱ类植物,结合不同用途推荐植物种类,提出体现当地特色的植物群落的构建方向,并强调农业景观、草原景观的应用形式的表现,尤其参考信奉伊斯兰教地区的园林因地制宜突显宗教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