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西部地区非农收入的影响因素,相较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起点相对较低发展也相对缓慢。然而,一直以来国家政策积极响应致力于消除国家内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况,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城镇化的影响下也快速增长着,尤其是非农收入部分。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与城镇化联系紧密,让大家意识到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不仅仅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关键也是关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研究对西部地区非农收入造成影响的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固定资本因素进行分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及目的,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对非农收入的相关理论和定义以及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第三章介绍了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总收入水平和非农收入现状。第四章,从宏观角度建立省际面板回归模型,研究非农收入对人力资本和社会固定资本的弹性得出人均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增加1.19%,固定资产原值每增加1%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增加0.691%,人力资本相较于社会固定资本对非农收入影响更大的结论。第五章,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微观分析中,同样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非农收入影响因素,得出家庭非农收入对人均耕地面积、非农产业投资额、人均受教育程度、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非农)、非农产业劳动力比率的弹性分别为:-0.817、0.019、0.055、-0.064、0.055。即,微观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每增加1%非农收入就减少0.817%,非农产业投资额每增加1非农收入就会增长0.019%,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非农收入就增长0.055%;固定资产原值(非农)每增加1%非农收入就会减少0.064%;家庭非农劳动力比率每增加1%非农收入就会增长0.055%。微观中对农村家庭人均非农收入造成影响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排序为:社会固定资本因素中的农业有关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固生产性固定资本原值)、人力资本因素(家庭就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固定资本因素中的非农有关因素(家庭非农产业投资额)。第六章主要是结合四、五两章的结果就如何提升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水平给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