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貂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疫病对水貂的危害也逐渐加重。沙门菌是危害水貂养殖业的重要细菌之一,可导致水貂体温升高和腹泻,体重迅速减轻。妊娠水貂因子宫感染,常发生流产、死胎等,给水貂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本研究在水貂妊娠期期间进行了水貂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同时筛选代表菌株,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致病性研究。2019年3-5月期间,在山东省潍坊市,随机采集了13个养殖场共53份疑似沙门菌感染死亡的水貂内脏、肠道和肠道内容物,保存在无菌的离心管里,采用常规的细菌学方法,对这53份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PCR扩增invA基因等方法进行验证,同时进一步通过平板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结果,共分离出35株沙门菌,其中34株为肠炎沙门菌,分别命名为S.Enteritidis-SD-1至S.Enteritidis-SD-34,1株为鼠伤寒沙门菌,命名为S.Typhimurium-SD-1。采用PCR方法对35株沙门菌的10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invA基因和mgtC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100%,sopE基因和tolC基因为97.14%,stn基因为94.29%,avrA基因为88.57%,spiA基因为82.86%,hilC基因为68.57%,spvB基因为62.86%,pefA基因为42.86%。选取常见的13种抗菌药物,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所分离的35株沙门菌耐药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沙门菌对新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42.86%,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为34.29%,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31.4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28.57%,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均为25.71%,对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2.86%,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7.14%,对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1.43%,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为5.71%,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低,为2.86%,其中多重耐药菌有12株(34.29%)。采用PCR方法,对35株沙门菌的整合子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int1基因的检出率为100%,aadA1基因为51.43%,blaTEM-1基因为42.86%,blaPSE-1基因为37.14%,aadA基因为34.29%,Cat3和tetB均为31.43%,gyrB和sulⅡ均为28.57%,tetA基因为25.71%,parE基因为22.86%,cat2基因检出率为17.14%。基于血清型、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选择了S.Enteritidis-SD-1和S.Typhimurium-SD-1为代表菌株,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致病性研究。结果,感染沙门菌的小鼠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发生呕吐和腹泻,粪便呈液状或水状。剖检发现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黄染,胃褶皱不规则增厚,肠道点状出血,脾脏肿大,肝脏出血和坏死,肺脏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测,感染S.Enteritidis-SD-1的小鼠肺泡出血和水肿,肠粘膜和绒毛脱落,肝细胞坏死,脾脏水肿和巨噬细胞增多;感染S.Typhimurium-SD-1的小鼠肺泡内有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肠绒毛脱落,肝脏坏死和脾脏巨噬细胞增多。S.Enteritidis-SD-1和S.Typhimurium-SD-1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2×106.0 CFU和2.14×106.0 CFU。本研究证明,肠炎沙门菌在水貂中广泛存在,分离菌株普遍具有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致病性较强。该研究为水貂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研究数据,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与公共卫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