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神经解剖学、影像学、细胞学研究表明脑梗死和脑出血后其损伤不仅仅局限于原发病灶部位,远离原发灶的部位也会产生继发性损伤,即远隔损伤。但是脑梗死与脑出血远隔损伤之间的差异性、不同体积的脑梗死/脑出血远隔损伤的差异性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不同体积的脑梗死/脑出血之间远隔损伤的差异。方法:连续收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1)发病7天内;2)经头颅MRI扫描证实为单侧基底节区或半卵圆中心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他区域无异常信号;3)病灶体积为5-8m L或15-20m L。患者在发病7天内完成MRI T1/T2/FLAIR/DWI/DTI序列检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应用VBM方法分析不同组患者间各个脑区体积的差异。应用DTI技术测量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析比较不同组患者间MD与FA的差异。结果:1、纳入研究的脑梗死病灶体积为5-8m L组(小梗死组)为33例,脑梗死病灶体积为15-20m L组(大梗死组)为23例,脑出血病灶体积为5-8m L组(小出血组)为25例,脑出血病灶体积为15-20m L组(大出血组)为18例。2、小梗死组患者同侧额上回皮层、同侧前扣带回、同侧中脑体素值显著大于大梗死组患者(P<0.05)。小出血组患者同侧额上回极部、同侧顶上小叶、双侧前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同侧延髓体素值显著大于大出血组患者(P<0.05)。小出血组患者对侧中脑、双侧脑桥和双侧延髓体素值显著小于小梗死组患者(P<0.05)。大出血组患者同侧额上回、同侧顶上小叶、双侧前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体素值显著小于大梗死组患者(P<0.05)。3、小梗死组患者镜像部位的MD值显著小于大梗死组患者(P<0.05)和FA值显著大于大梗死组患者(P<0.05);小出血组患者病灶侧延髓、病灶对侧延髓、病灶对侧脑桥、病灶对侧中脑、镜像部位的FA值显著小于小梗死组(P<0.05),两组MD值无明显差异;两组不同体积脑出血患者之间各兴趣区FA与MD无显著差异(P>0.05);大梗死组患者与大出血组患者各感兴趣区FA与M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体积较大的脑梗死远隔损伤重于体积较小的脑梗死;2.体积较大的脑出血远隔损伤重于体积较小的脑出血;3.同等体积的脑出血与脑梗死相比,脑出血比脑梗死更易出现远隔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