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聚类的GSM网络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通讯的发展,对人员、车辆、事件以及其他移动目标的定位需求已经提到了日程,并且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近年来,对手机等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出高效可靠的定位算法;另一个是针对特定算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无线环境中获取准确的所需参数。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位置聚类的快速定位技术。快速定位技术是对中国移动现有的LSP (Location Service Platform)定位技术的补充与增强,专门针对以手机客户端软件形式存在的各种大众类增值业务提供自定位的基础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快速定位技术具有响应快速、定位精确、可自学习式优化等特点,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定位数据库、提高定位响应速度和定位精确度,本文在指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1、按照配置好的处理周期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无效数据以及重复的数据剔除掉,将有效数据存入有效数据表中,并根据基站的失效时间来更新基站的静态数据。2、提出了将聚类技术引入移动定位中,根据不同基站的覆盖半径来计算基站的阀值、聚类半径和聚类密度,并根据阀值来过滤基站的采集数据;对过滤后基站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并按时间段进行划分。3、针对聚类形状不规则的情况,对聚类应用最小圆覆盖算法,将聚类的最小圆圆心和半径存入数据库,供快速定位平台使用。4、通过读取当前的算法配置信息来调用算法容器中的算法,算法容器中的算法通过调用最小圆覆盖后的聚类的数据来计算终端的实际位置信息,将聚类的最小圆圆心作为定位结果、最小圆半径作为定位误差返回给用户,并将最终的位置信息保存到相关数据库中。论文实现了快速定位原型系统,并针对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实本文算法在城区67%的概率能达到96米,在郊区94%的概率能达到1000米。系统基本满足北京移动研究院的定位需求,已在北京移动和辽宁移动部署。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空前广泛的应用于现今世界。社会各部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敏捷的、不受限制的业务集成的需求已经成为关键的业务需求。相较于其他存在各种制约的传统业务集成技术,SOA作为公认的IT业务集成趋势实现了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使用,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医院信息系统产生了海量的医学病例资源,这些未经加工的医学病例资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然而,由于这些资源存储分散、
三维几何已逐渐成为继声音、图像、视频之后的新一代数字媒体,这一媒体自诞生起就与CAD、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动画等领域密切相关,也是计算机图形学工作者们关心和关注的研究
当前,路由可扩展性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路由可扩展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互联网体系架构中由于IP地址语义过载而引起的传输层与网络层的紧密耦合。针
本文以模型驱动的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为核心,通过案例阐述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汇总的心得。同时通过对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敏捷软件开发等流行的软件开发过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崭新的、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通过对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使得企业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让企业可以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的CPU已经从单核过渡到多核,将来的计算机将具有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系统虚拟化将一台物理计算机系统虚拟为若干台虚拟计算机系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