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关乎经济发展和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广袤的中西部地区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地区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如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产业结构单一、贫富差距凸显、社会矛盾增多等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对于资源型农村地区来讲,尤为如此。随着资源枯竭和经济周期的衰退,大部分以资源开采起步的资源型农村地区面临着转型发展的严峻考验,如何提高资源型农村居民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利用“外部性理论”、“挤出效应”、“资源开发周期”分析了资源型农村地区资源开采对居民收入的传导机制,认为资源型农村居民收入主要受两种方式的影响: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资源开采,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机会和资源收益分红使得居民收入产生变化;另一种是,资源型农村地区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对影响农民收入变化的其他因素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变化。并建立四条传导路径,描述资源开发所带来农业生产中耕地破坏、劳动力流失、资本挤出、教育弱化、环境污染、经济依赖性对居民收入产生了负面的阻碍作用;直接的工作机会、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人员流动、资金补贴增多、心态日益开放也在很大程度上对资源地农民收入提高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禹州市C村煤炭开发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当地居民收入的变化特征,从资源型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对比,趋势分析,不同职业对比,不同村庄居民收入对比等方面论证了资源型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对当地居民收入产生的不同影响,指出在资源型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存在稳定性差、增长后劲不足、收入结构失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针对资源型农村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构建煤炭工业的循环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完善资源型农村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强化政府监管和法律执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