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一时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领域。我国的影子银行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业开展影子银行业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利润中金融资产贡献的权重日益上升。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货币当局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期刺激经济增长,但实业投资率却逐年下滑。本文基于托宾Q视角,研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是否影响了企业的托宾Q值,通过托宾Q渠道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行为而波及实体经济,从而对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造成冲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探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存在的影响,希望为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首先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证方法,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指标;然后梳理了托宾Q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并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托宾Q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本文的假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存在影响;接着以沪深两市2294家非金融企业2014年3月—2018年12月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构建实证模型;最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渠道存在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渠道均存在影响,且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均为强化的作用;最后通过分组回归方式发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均存在影响,但是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效果都为强化作用,而民营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数量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为削弱作用,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为强化作用。
本文最后给出了政策与建议: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从制度层面约束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对影子银行业务产生的利润提高税率,抑制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少影子银行活动的套利空间;货币当局应当加强托宾Q渠道的理论应用,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
本文首先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证方法,构建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程度指标;然后梳理了托宾Q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并且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托宾Q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本文的假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存在影响;接着以沪深两市2294家非金融企业2014年3月—2018年12月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构建实证模型;最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渠道存在影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渠道均存在影响,且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均为强化的作用;最后通过分组回归方式发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渠道均存在影响,但是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效果都为强化作用,而民营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数量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为削弱作用,对价格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为强化作用。
本文最后给出了政策与建议: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从制度层面约束企业影子银行活动;对影子银行业务产生的利润提高税率,抑制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少影子银行活动的套利空间;货币当局应当加强托宾Q渠道的理论应用,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