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差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受到较大变化的影响:对于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受到外部竞争对手的冲击以及行业环境的波动,企业战略选择也成为中国企业是否能够立足于世界市场的重要一环。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以及产业环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战略选择不仅仅需要考虑中国国内的小气候,更要受制于国际经济变化的四季交替,并结合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企业选择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根据最近数十年的实务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被更广泛地运用,企业通过放松信用销售策略、全线运作生产线以分摊单位固定成本或减少某项费用支出来实现对日常主营业务以及相关研发活动的限制或鼓励,以达到影响会计利润的目的,从而实现盈余控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相较于传统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更难觉察。信息不对称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冲突,而即使企业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该信息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所有者由于自身认知程度的不足,可能对企业的业务以及战略产生生疏,该信息并无法得到充分的理解,同时由于确认、核算和披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延迟性,信息的传导即使是在依法合规披露的前提下也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因此信息不对称无法消除而客观存在,而此时公司管理层可能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选择沪深交易所2012-2017年于沪深两市上市的2217家上市公司,共计9712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并通过变量替换的方式进行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企业战略差异越大,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小;而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企业战略差异越大,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结合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行为之间选取可能体现为互补性盈余管理手段,而战略激进程度更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实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非应计项目盈余管理。
其他文献
污名化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承受污名者会被贴上各类负面标签,受到歧视和区别对待,逐渐失去美誉度和社会地位。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语境越来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三年了,早就有人发出应停止使用该政策的呼吁,但今年中央仍提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何故?其实,我国现阶段实行适度的扩张生财政政策既有现实
网络功能虚拟化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演进方向之~,其利用通用基础设施完成传统电信网络的云化演进和重构,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首先对网络功能虚拟化管理相
通过对互联网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分析,阐述了互联网流量精细化管理在DNS解析、精细化路由、流量管理策略、内容建设和流量牵引等方面的对策研究和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