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立足于课堂,探索历史教学与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相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一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其次,历史学科是主要的人文学科,必须担负起培养文化自信的重任;再次,高中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是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时期。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特别是面对面访谈了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部分历史老师,听取了一线教师的心声和意见,了解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问题和困惑,使本文的策略和案例更具有针对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其他学科的文化自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的篇章结构如下:绪论,主要介绍文化自信研究的兴起、内涵及意义;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高中生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和生成机制,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高中历史课上渗透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和学科优势。第二章,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着对文化自信教育不够重视、不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缺乏教学评价机制的支撑等问题。第三章,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策略。根据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制订和贯彻、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四个方面对高中历史课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其学科优势和独特价值。首先,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资源,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认知,为文化自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历史课堂中,学生能感受到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再次,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拥有历史意识,去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认识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尤其是史料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文化的优劣、文化内容的取舍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再不会人云亦云,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总之,培养文化自信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