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方法,对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加杨Populusxcanadensis Moench和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进行了解剖和演化结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两种植物结构的建成。
实验结果发现,采自四平盐碱环境的加杨和旱柳的叶片和茎的角质层厚度明显大于长春中生环境的加杨和旱柳。实验证明:加杨和旱柳在受到盐碱胁迫时,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分泌大量的角质,使植物体表面角质层增厚,提高了加杨和旱柳的颉颃盐碱的能力,在盐碱环境中生长良好。
比较两种植物叶子的栅栏组织结构发现:四平地区加杨的栅栏组织细胞层比长春地区加杨的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并且细胞排列较为致密,栅栏组织占叶肉的比例较大。因为栅栏组织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效率,所以栅栏组织的数量的增加,是加杨为适应盐生环境适应性的演化结构。
两种植物的叶子解剖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旱柳在两种生态环境下,叶片都是只有栅栏组织,而没有海绵组织,证明了旱柳的光合能力明显强于加杨,其适应性比加杨更广。
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环境的改变,每一种的植物都能演化出颉颃逆境的抗盐碱结构,它们只有演化出适应特定环境的形态结构,才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不同的结构演化都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