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及意义:高血压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在2010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过大,会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肾病等急慢性并发症,给家庭经济和国家医疗保险造成沉重负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是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患者BRS的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变差,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死亡风险增加,降低的BRS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普遍认为BRS可以作为长期预测心血管危险的指标。随着计算机技术提升,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通过分析动脉压和心率的自发性波动来评估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的方法,这些方法即―自发性BRS‖,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且花费低等优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变化,BRS显著低于正常人,且自主神经系统在高血压的长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盐的摄入增多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于BRS与疾病早期状态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但动物研究已经发现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受损后,可引起心脏、血管、肾脏等靶器官损害。综上所述,将BRS应用到高血压的疾病管理、生活干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意的目的在于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变化,自发性BRS与摄盐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发性BRS与早期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进而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管理提供更多线索,为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研究对象:入选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重庆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9例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64例,男女不限,共计123例。通过张贴海报形式招募健康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健康志愿者共计40例。研究方法:1.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2.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3.通过张贴海报形式招募健康志愿者,要求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年龄35~75岁,男女不限,完善血压、血糖检测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健康志愿者共计40例。4.入选标准:男女不限,年龄不限,在我科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5.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既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目前持续性心房颤动或频发异位心搏;确诊有甲亢、甲减、皮质醇增多症、焦虑抑郁以及其他影响基础代谢、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既往有肾脏疾病史或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肝脏疾病史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期;反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或其他因素无法配合卧立位检查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采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高血压病程、降压药用药史等一般资料;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赶工、24小时尿生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数据;7.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检查:选取入院3天以上且生活作息规律的患者,检查当日未服用茶叶、咖啡等兴奋性食品饮料,检查前30 min无吸烟;利用连续性手指脉压测量仪(Finometer,Finapres Medical systems,Netherlands)连续采集卧位信息5min、立位信息3min,利用内置分析软件(Beatscope)计算并导出卧立位的BRS、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取其平均值。8.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s表示;多样本的均数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两样本的均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属于计数资料的数据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判检测方法的可靠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以经典指标SDNN对BRS进行ROC检验,结果显示卧位、立位BR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卧位AUC=0.736,95%CI(0.617-0.855);立位AUC=0.730,95%CI(0.618-0.842)。且SDNN与卧、立位BRS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8和0.492(均P<0.01)。2.与对照组比较,EH组、EH+DM组卧、立位BRS显著降低;而与EH组比较,EH+DM组的卧、立位BRS及SDNN均显著降低(均P<0.01)。3.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随着摄盐量增多,患者的卧位BRS逐渐降低,BRS与摄盐量呈负相关(r=-0.284,P=0.036)。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同样存在这种相关性(r=-0.314,P=0.012)。而对照组中无论是卧位还是立位BRS均未发现与摄盐量的相关性。4.以中国人群日均摄盐量为界,将高血压患者区分为高摄盐组(大于等于12g/日)和低摄盐组(小于12g/日)。在EH、EH+DM患者中,低盐组的卧位BRS均显著高于高盐组(8.41±0.58比6.51±0.47ms/mmHg,P=0.025;7.39±0.43比6.08±0.36ms/mmHg,P=0.031)。5.高血压患者中合并蛋白尿者的立位BRS显著低于尿蛋白正常者(3.53±1.66比4.27±1.68ms/mmHg,P=0.0236)。4.颈动脉病变组的卧、立位BRS均显著低于正常组(6.27±3.26比8.19±3.34ms/mmHg,P=0.007;3.53±1.89比4.60±1.52ms/mmHg,P<0.01)。5.以LVMI的三分位数将高血压患者均分为低、中、高三组,中LVMI组的卧位BRS较低LVMI组显著降低(6.16±2.72比8.08±3.39ms/mmHg,P=0.0104),高LVMI组的立位BRS较低LVMI组显著降低(3.51±1.52比4.56±1.64ms/mmHg,P<0.01)。6.分别以是否合并蛋白尿、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以年龄、吸烟、BMI、高血压病程、BRS、SDNN、HbA1C、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血肌酐及eGFR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HbA1C、卧位BRS、eGFR是蛋白尿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年龄、卧位BRS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1.自发性BRS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卧位、立位BRS较健康者均显著降低,当合并糖尿病时降低程度更为明显;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摄盐量与卧位BRS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健康人中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以中国人群的平均摄盐量进一步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摄盐、低摄盐两组后发现,高摄盐者的卧位BRS相比低摄盐者显著降低。4.合并有蛋白尿、颈动脉粥样硬化或LVMI增高等早期靶器官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自发性BRS显著低于无靶器官损害者;且卧位BRS是蛋白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