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与技术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全球性竞争加剧,使得技术创新变得十分必要。而随着新技术复杂性提高及不同学科、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加上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限制,人们意识到仅依靠单个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将变得日益困难。组织间合作实现资源互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产学研合作应运而生。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用企业与大学或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互补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大大提升了创新活动的有效性,也成为了多年来政府、学术界及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产学研合作在数量上、合作紧密程度上、创新技术和产品产出量上都受到了影响。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在合作数量与创新质量上的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定性与规范的研究方法,针对产学研合作中因契约前后双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学研方双重机会主义行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设计了激励契约(静态)与机制(动态过程)。首先,本文对产学研合作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本文研究的学研方双重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学研方存在双重机会主义行为下的激励契约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对报酬契约的设计。利用博弈论建立了激励契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对激励契约的设计模式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设计混合支付契约来抑制学研方的道德风险行为;通过一揽子不同契约来分离学研方能力类型,从而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最后对契约的特征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激励契约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总结。最后,本文从产学研合作过程的角度,针对产学研合作中的双重信息不对称,分别从企业、大学或科研院所、政府三个层面进行了激励机制设计。基于企业层面设计了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契约后监督、合作交流与长效合作管理的机制;基于大学与科研院所层面提出了信息公开与培养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机制设计建议;基于政府层面提出了建立声誉管理系统、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及培育良好合作环境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