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复合地层盾构掘进中地层性质的变异性和复杂性为盾构机的选型与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滚刀作为复合地层盾构掘进的主力刀具,其荷载计算与合理配置是盾构选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复合地层掘进过程中开挖面中广泛分布着高强度、高磨蚀性地层,并且地层性质变化剧烈,使滚刀面临着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容易发生刀圈偏磨、断裂、刀轴损坏、刀盘荷载剧增、掘进困难甚至盾构卡机等不良后果。为了探究复合盾构掘进中开挖面与滚刀之间的相互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15CB0578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地层盾构掘进中地层性质的变异性和复杂性为盾构机的选型与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滚刀作为复合地层盾构掘进的主力刀具,其荷载计算与合理配置是盾构选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复合地层掘进过程中开挖面中广泛分布着高强度、高磨蚀性地层,并且地层性质变化剧烈,使滚刀面临着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容易发生刀圈偏磨、断裂、刀轴损坏、刀盘荷载剧增、掘进困难甚至盾构卡机等不良后果。为了探究复合盾构掘进中开挖面与滚刀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地层性质与掘进参数对盾构滚刀荷载的影响,实现盾构机刀盘、地层性质与掘进参数的相互适应,同时减少开仓检测、换刀带来的风险与成本,进而提高盾构掘进施工效率,针对盾构滚刀荷载计算方法与磨损预测模型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以多个复合地层盾构工程为例进行地层抗剪强度指标统计,引入多峰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拟合,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层间的强度界限值与地层差异系数计算方法,为后续复合地层滚刀荷载计算提供依据;根据统计结果得到各案例地层强度分布情况,根据岩石破碎角理论给出不同差异系数地层的滚刀间距与超前量取值范围;滚刀在土体、软岩等地层中因切向荷载不足以提供其启动扭矩而停止转动是滚刀偏磨的主要原因,因此滚刀的布置应满足滚刀承载力与启动扭矩的共同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地层盾构刀盘布置设计流程;(2)由于切削机理不同,滚刀在土体地层中的荷载计算不宜采用现有CSM模型。为此建立了土体地层中的滚刀荷载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滚刀荷载包含土体压缩力、侧面动剪切力、土体加速惯性力以及动摩擦阻力,并据此给出了滚刀荷载算例;针对在土-岩过渡层难以选取合适的滚刀荷载计算模型的问题,根据土层、岩层及过渡层的强度界限值,提出了滚刀在土-岩过渡层中掘进时的荷载计算方法,实现了复合地层中滚刀荷载的分段求解;建立了考虑岩石强度应变率效应的CSM模型,为刀盘转速对滚刀荷载及刀盘扭矩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环向变材料原型滚刀掘进试验中,滚刀在依次切削粉质黏土、M2.5水泥砂浆、C15混凝土与C30混凝土时的荷载整体上呈阶梯增大的趋势,并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滚刀的荷载会随刀间距的增大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但增幅较小;滚刀的荷载均随刀圈贯入度的增大呈近似的线性增大趋势,当切削脆性材料时该规律尤为明显,与CSM模型结论相符。随着滚刀贯入度的增大,滚刀荷载的波动幅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当刀盘转速增大时,滚刀荷载也呈增大趋势,其原因是切削速率的增大造成混凝土等材料动态强度增大。基于试验数据,对考虑岩石动态强度的CSM模型中的应变率效应参数进行了标定;(4)根据环径向变材料掘进试验结果,当周围材料不能为被切削区域提供足够的约束而存在等效临空面时,滚刀荷载出现骤减现象,此时围压状态变化造成材料强度不确定而不能采用CSM模型,因此,对于复合地层中的滚刀荷载,宜采用本文提出的复合地层滚刀荷载分段求解方法进行计算;滚刀荷载在不同材料交界面处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各区域荷载均值的变化幅度,并且随着刀盘转速的增大,滚刀荷载在交界面处的变化幅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地层的反复变化会造成滚刀荷载的剧烈波动,滚刀刀圈、刀轴等部位可能因此更容易发生疲劳破坏。同时,过高的刀盘转速也会缩短滚刀的使用寿命;(5)根据盾构滚刀掘进试验结果对材料的HJC、FHWA本构模型中的率效应参数、损伤参数进行对比修正后分别进行了滚刀破岩与切削土体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当切削速度增大时,滚刀破岩荷载均值呈对数函数形式增大,其波动幅度减小;当切削深度增加时,不仅滚刀破岩荷载均值增大,其波动幅度也急剧增大;滚刀切削土体荷载平均值随切削深度呈二次幂函数形式增大,与滚刀破岩时的线性增大趋势不同;滚刀切削土体荷载水平随上覆土压力增大线性增大,可据此计算不同埋深下滚刀荷载的大小,弥补了室内滚刀掘进试验无法考虑开挖面围压状态的缺点;(6)在较为准确的滚刀荷载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相对硬度指标CAI值引入Archard磨损定律,基于塑性去除机制以及刀圈与开挖面间的相对运动分析建立了刀具正常磨损量预测模型,并据此对实际工程中滚刀正常磨损量与掘进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滚刀累计磨损量预测值反映了实际工程中滚刀磨损量的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考虑到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性质与盾构机掘进参数较强的变异性,建立了复合地层滚刀磨损失效概率预测模型,从而避免了由于地质参数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而导致的磨损误判。
其他文献
信息领域一直是全球科技深耕的行业,在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将信息科技列为当前创新发展战略目标之一。然而,随着信息系统性能要求不断提升,通信速率和带宽逐渐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波光子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被提出,它将光子技术与微波射频技术进行融合,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生物医学等领域。光子技术不仅在宽带信号处理方面取得
轨道不平顺作为轮轨接触的激励源,会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对其发生、发展、恶化全过程实施科学的监控管理是确保行车平稳、舒适和安全的关键。在轨道管理中,轨道不平顺波长和幅值是衡量的两个重要指标。轨道不平顺从数学上讲,是包含不同波长成分的随机不平顺,不同波长的不平顺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也不相同。随着速度的提高,由长波不平顺引起的“晃车”问题越来越显著,需要控制的波长范围也越来越长。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轨
相比于传统单孔或双孔隧道,深埋三孔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步序繁多,力学转换更为复杂,导致压力拱效应和群洞效应非常显著,造成中岩柱发生多次损伤、滑移和破坏,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依托京张高铁八达岭三孔小净距隧道工程,综合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重点研究深埋并行三孔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基于压力拱演化的围岩稳定性特点及控制原则、管棚与帷幕注浆联合超前控制机制、对拉锚杆岩柱控制机理、
煤运铁路在我国能源运输布局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煤运重载铁路的运输组织目标已由原来的“挖潜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考虑能耗因素条件下重空列运输组织方案优化研究已成为铁路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挖掘,分析煤运重载铁路线路能耗与大小列车开行比例、线路输送能力等之间的作用关系,对考虑能耗因素的煤运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利用列车LKJ(列车运行监控
可靠性是轨道交通列车运营的前提和核心竞争力,但高密度、复杂技术、强耦合等因素给轨道交通列车可靠性保障及运维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列车可靠性评估及运维管理理念、思路、模式和模型方法已难以处理此多元、多粒度、强耦合、非线性的动态不确定性随机变化过程,进而无法准确揭示和分析轨道交通列车复杂系统运用过程中风险产生的机理、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因此迫切需要突破建立全新的轨道交通列车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运维管理
目前我国以地铁工程建设为主导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进入高潮。由于城市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城市高可靠性运行要求与极度脆弱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时,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诱发各类灾变,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提高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对地铁隧道施工灾变机理及灾变链式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地铁隧道、地层和既有建筑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黄疸(NJ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纯电动公交车具有能耗低、零排放等优点,是解决城市公交系统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推进城市公交纯电动化是实现公共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公交先行的重要内容。随着纯电动公交车的规模扩大,承载的客流量增多,纯电动公交车运营成本高和服务水平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运营压力,也阻碍了纯电动公交车的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从纯电动公交车线网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确定影响纯电动公交车服务水
城市轨道交通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性强,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世界大型城市如纽约、东京、上海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线路之间以及站点之间的耦合度极大,因此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会对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输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服务属性,精准评估其交通网络中扰动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扰动后系统的恢复能力,对于
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出行量的不断提升,加上违规占道及乱停车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学校和医院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越发严重。学校与医院等城市重点区域往往是居民交通出行的主要区域,城市重点区域的交通运行状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交通拥堵不仅增加了出行过程中的延误,也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严重威胁中小学生与医患人员的出行安全。然而,我国应用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识别,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