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农作物纤维素类物质资源储量丰富,国内每年产生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高达八亿吨。这些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清洁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不断重视。木质纤维素被复合纤维素酶糖化后,进一步被发酵微生物转化为酒精、乳酸、聚乳酸等生物产品。本课题以经过原子束Co-60诱变筛选出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R16做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其以秸秆为底物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利用质谱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农作物纤维素类物质资源储量丰富,国内每年产生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高达八亿吨。这些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清洁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不断重视。木质纤维素被复合纤维素酶糖化后,进一步被发酵微生物转化为酒精、乳酸、聚乳酸等生物产品。本课题以经过原子束Co-60诱变筛选出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R16做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其以秸秆为底物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利用质谱分析了纤维素酶组分;分析了NH3-H2O2预处理秸秆后产生的抑制剂对纤维素酶发酵的影响情况;同时,摸索了其应用于木质纤维素转化乳酸的可行性,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确立了绿色木霉R16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诱导表达复合纤维素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与培养条件。在4 g/L玉米浆干粉做为氮源,30%种子液添加量,30 g/L NH3-H2O2预处理秸秆浓度下,28℃发酵120 h纤维素酶酶活从0.51滤纸酶活(FPU)/m L提高至1.09 FPU/m L,提升程度为114.57%。同时发现水洗后20 g/L,25 g/L,30 g/L秸秆浓度下纤维素酶酶活分别提高57.46%、45.99%、21.52%。2.在摇瓶培养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5-L发酵罐产纤维素酶的分批与补料放大实验。葡萄糖在约24 h耗竭,T.viride R16相继启动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的表达,最终在水洗秸秆补料发酵实验中,纤维素酶酶活达到1.85 FPU/m L,木聚糖酶酶活达到121.32 U/m L。3.NH3-H2O2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降解产生的抑制剂(以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丁香醛为代表)对T.viride R16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的对羟基苯甲醛和香兰素对细胞生长和纤维素酶发酵产生强烈抑制,0.2 g/L情况下抑制作用并不明显。T.viride R16对丁香醛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1 g/L浓度下,可以降解87%丁香醛。4.T.viride R16酶液酶解玉米芯及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实验表明:8%玉米芯为底物,2.0 FPU/m L T.viride R16纤维素酶酶液添加量下,葡萄糖产量10.93 g/L,木糖27.80 g/L,玉米芯糖转化率为0.48 g/g玉米芯。以相同玉米芯底物和酶量情况下,凝结芽孢杆菌LA204同步糖化乳酸发酵实验获得32.87 g/L乳酸,乳酸对玉米芯转化率达到0.44 g/g。5.对发酵酶液进行蛋白质全谱扫描分析共681个蛋白质和2314条多肽链被鉴定出。进行了以i BAQ值代表蛋白质摩尔数量的相对定量分析,其所产纤维素酶组分包括0.74%内切葡聚糖酶Ⅰ型,13.77%内切葡聚糖酶Ⅲ型,6.75%内切葡聚糖酶IV型,2.39%内切葡聚糖酶VII型,7.96%外切葡聚糖酶Ⅱ型和0.92%的β-葡萄糖苷酶,总的纤维素酶组分在i BAQ值排名前50的蛋白质中共占40.06%。此外还发现3类半纤维素酶组分,纤维素溶胀因子、信号转导蛋白等辅助降解纤维素的酶类,以及对抑制物有降解作用的芳香族化合物双加氧酶也发现在酶混合液中。木质纤维素转化生产乳酸的过程中高昂的酶液成本及预处理后产生的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两大主要障碍。本研究利用发酵工艺优化策略,采用廉价秸秆做为诱导原料,利用突变的绿色木霉R16菌株生产可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酶添加剂,在秸秆乳酸发酵过程中降低了木质纤维素转化过程中的酶液成本。
其他文献
1-脱氧野尻霉素(简称DNJ)是一种多羟基哌啶类生物碱,具有强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医治糖尿病的药物。DNJ来源广泛,因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于培养,且容易通过菌种改良,发酵工艺优化等方法来提高产量,微生物合成DNJ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目前微生物合成DNJ的产量仍相对较低,限制了应用。本研究以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Z-12为出发菌株,围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原生生物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该病害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对十字花科作物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十字花科根肿病综合防治过程中抗病品种的应用被认为是最有效防治、最经济的途径治(程洁2013),因此抗病资源的筛选与创建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利用对根肿病的综合防控密不可分。抗源材料欧洲芜菁ECD04(Brass
植物bZIP基因家族广泛参与非生物胁迫反应,如盐、寒冷、干旱、低能量胁迫等。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杨树基因组中筛选获得了96个bZIP转录因子。依据模式植物拟南芥中bZIP转录因子家族分类的方法,在杨树基因组中确定了12个S亚族的bZIP转录因子。对S亚族转录因子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q RT-PCR分析,发现部分杨树S亚族bZIP转录因子参与了盐胁迫响应。本研究选取了命名为bZIP
肺癌是我国癌症类型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类型多分布年龄段广。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是吸烟,而空气质量也是肺癌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化疗是现今西医治疗肺癌最常见的方法,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和镇痛效果,但化疗带来的多种副作用及耐药性还是制约该方法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主要瓶颈。近年来中医与化疗相结合的手段对肺癌进行治疗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所以本课题组希望在已有实验成果及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中西医结
以三个品种薏苡(黔薏2号、浦薏6号和大白壳)为原料,研究薏苡的营养组成及其在籽粒中的分布,采用扫描电镜、广角X-射线衍射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电泳、圆二色谱仪、快速粘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流变仪等技术,研究薏仁粉、薏仁淀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热力学特性。为薏苡资源的综合利用及薏仁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指导,也为新来源的淀粉、蛋白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做出理论参考,补充
结核(TB)是21世纪的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造成170余万人死亡。肺结核由革兰氏阳性的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造成。世界范围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潜伏性感染,疾病的再次爆发与传染现象十分严峻。对于抗结核药物的抗生素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结核的防控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耐药性(多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造成了结核在人与动物间广泛传播。抗生素的滥用是严重的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对于研发合适的化
类胡萝卜素是影响柑橘类水果品质的重要代谢物。它不仅了决定了柑橘重要的感官品质——色泽,而且也是柑橘类水果的重要营养成分。柑橘果皮中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研究柑橘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组成与含量,发掘类胡萝卜素积累特异的柑橘种质,对柑橘色泽品质改良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了我国65个柑橘种质,分为克里曼丁橘、其他宽皮柑橘类、甜橙类、柚/葡萄柚类、杂柑类、大翼橙类、枸橼类以及其他柑橘种质8个种
以环己酮为起始原料,经Stork烯胺反应、羟醛缩合、消除、芳构化制得酮基布洛芬,总收率43.2%。
根肿病是由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Pb)造成的世界分布广泛专性寄生十字花科的土传病害,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油菜生产的重大难题,解析根肿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病原菌分泌效应因子会破坏或干扰植物PTI或ETI免疫防卫途径的免疫反应,对病原菌的致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根肿菌抗病基因与效应因子互作分子机制对解析植物抗
拟南芥VASCULAR-RELATED NAC-DOMAIN 7(VND7)是原生木质部导管分化的关键调控基因。有研究显示VND7基因能使植物次生壁增厚,最终生物质含量增加。使用衰老相关基因启动子的时空策略的提出,解决了转基因植株因营养物质分配紊乱导致正常生长发育受影响的难题。本研究中,借鉴时空策略的思路,选取3个拟南芥衰老相关基因(At1g69490、At1g66390和At5g45890),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