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线引入重庆铁路枢纽方案比选及客运布局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铁路枢纽位于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的沿江通道、包头至海口通道、京昆通道、渝长厦通道的交汇处,其建设有利于形成通达南北、贯通东西的铁路大通道。在国家编制的全国铁路中长期、“十三五”和枢纽总图规划中,已将重庆定位为全国大型铁路枢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重庆枢纽区位优势的进一步突显,重庆铁路枢纽客运系统能力不足、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性不够、无法体现重庆站区位优势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重庆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立足于重庆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预测结果及客流特点,主要从运营组织顺畅和点线能力匹配的角度对近期规划建设的渝昆高铁、渝西高铁、成渝中线和兰渝高铁引入重庆枢纽的方案进行了设计,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通过统筹考虑线路引入方案和重庆铁路枢纽客站分工布局,达到枢纽内各主要交流方向顺畅,运输组织灵活,点线能力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铁路枢纽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在明确在主要线路引入方案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重庆铁路枢纽客运布局的推荐方案。
其他文献
学位
重载技术是铁路货运发展的三大方向之一,对国家货物运输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就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铁路货运重载技术已覆盖几乎所有的铁路大国。相较于传统车辆,本论文研究的出口几内亚矿石敞车,未来将换装32.5t轴重转向架,是典型的重载货车。在“速密重”运输三要素当中,我国重载列车速度和运行密度均居国际前列,但在重载方面仍存在较大研发空间。因此,提出新型矿石敞车的先进理念,探索矿石运输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对通用航空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通航飞行任务增长迅速,通航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相应猛增。但与此同时,通航事故频发却成为了我国通航运行安全的一个巨大考验。通航飞行运行体系复杂,需要应付多变的外部运行环境和复杂的内部功能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传统的事故分析方法侧重梳理事故发生的因果链,在较为简单的事故致因分析中有良好效果,但此类分析缺乏整体性和系统视角,无法对如通航飞行活动等复杂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5CrMo4钢是一种广泛使用于高速列车车轴的钢材。车轴是列车正常运行中最重要的受力部件之一,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承受复杂的载荷条件,其中不可避免要承受冲击载荷作用。关于车轴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变形行为的研究已亟待开展。本研究采用包括PRL100材料试验机、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实验系统分别完成了25CrMo4钢的准静态压缩实验和冲击压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5CrMo4钢在准静态加载时不存在
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一条互联互通、利多国惠众民的经济大动脉,中老铁路计划于2021年年底开通运营,但在相关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探讨中老铁路运营管理关键问题,实现中老铁路运输资源运用效率及需求匹配最大化,对于打造铁路走出去精品工程及中老铁路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私家车辆和公共交通工具数量的剧增给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运行、维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各类交通拥堵和事故的高发生率也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布局和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需求下,高架桥凭借其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和较低的修建成本,成为了众多大型城市分散地面交通流量、提高路网立体化建设水平的首选方案。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道路高架桥建设项目技术工人紧缺,绝大多数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稳步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愈发严重,而城市居民的主动低碳出行理念意识却较为淡薄。我国政府近年提出要大力改善公众出行体验,推广手机APP信息化产品,鼓励使用绿色交通产品,着重培育绿色交通文化,加强低碳出行保障。本文以提高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识为目的,基于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方式,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对出行APP的界面设计进行探索,鼓励和促进居民主动选择低碳出行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车辆检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将车辆检测问题转化为图像中的目标检测,利用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方法实现车辆检测已经得到应用,但这类方法仍面临实现小目标检测和模型轻量化的问题。YOLOv3网络模型是一种典型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它将特征提取、候选框分类和回归在同一个无分支的深度卷积网络中
提出了一种干法混合连接PC框架梁柱节点,搭建了节点简化设计方法,构建了数值模型,结合既有同类节点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比较了简化设计与数值模型结果,论证了两者的有效性。通过建立恢复力模型,开展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罕遇地震响应,并与同条件下的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对比,发现新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用于实际工程。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PC框
在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中,站台及候车区域的噪声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速列车过站不停的情况越来越多,研究高速列车快速通过过站不停车道时站台及候车区域的噪声十分关键,本文以复兴号高速列车为例,对列车快速通过时站台及候车区域噪声进行研究。为研究站台及候车区域的声场特性,确定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的列车类型,并建立了列车模型。确定列车所产生的轮轨噪声和辅助设备噪声为该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声源,并将其作为声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