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气中NOx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及活动带来严重的危害,控制NOx的排放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CR)技术作为NOx脱除的主要技术之一,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选择直接影响SCR脱硝的效率。本文在传统的钒基SCR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开展了对钒基催化剂的改性机理研究,针对SCR催化剂改性这一科学问题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钒基SCR
【基金项目】
: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2016YFC0209202,2018YFB0605101;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JCZDJC39800; 河北省高等学校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ZD20170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NOx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及活动带来严重的危害,控制NOx的排放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CR)技术作为NOx脱除的主要技术之一,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选择直接影响SCR脱硝的效率。本文在传统的钒基SCR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开展了对钒基催化剂的改性机理研究,针对SCR催化剂改性这一科学问题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钒基SCR催化剂的改性机理。首先在V2O5/TiO2催化剂的TiO2晶体的O位利用非金属F和N以及Ti位利用金属Cu、La和Ce进行掺杂,主要构建不同的掺杂结构模型,通过DFT计算,研究F、N、Cu、La和Ce掺杂的V2O5/TiO2催化剂结构的键长、NO的吸附能和态密度等信息,结果表明,掺杂后催化剂键长发生改变,进而使催化剂结构发生较小改变;NO的吸附能计算可知,Cu和Ce的掺杂使NO的吸附能增大,Ce-V2O5/TiO2表面的NO吸附能最大,为-1.73 e V;态密度分析表明,N、Cu、La和Ce的掺杂使催化剂结构的带隙变小,导带区间向左移动,价带区间电子向导带区间转移,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Ce掺杂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元素的掺杂,对SCR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更加有利。针对对稀土元素La、Ce和Pr掺杂的V2O5-WO3/TiO2(001)催化剂进行了基于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通过计算其键长、能带和态密度,发现稀土元素La、Ce和Pr的掺杂对V2O5-WO3/TiO2催化剂的结构影响较小,键长变化不大;Ce-V2O5-WO3/TiO2的带隙宽度最小,为0.08 e V,电子更易发生跃迁;PDOS分析表明,稀土元素的掺杂使V2O5-WO3/TiO2催化剂的CB区间向左移动,且CB区间电荷能量减小,更容易产生电子跃迁,从而提高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活性。进一步针对NO和NH3在催化剂Ce-V2O5/TiO2(001)表面上的吸附反应,通过DFT计算,阐明了NO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取向在Ce-V2O5/TiO2(001)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对不同吸附位点的吸附能、几何构型参数、电荷和态密度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NO在Ce-V2O5/TiO2(001)表面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且以N端在顶位吸附时结构最稳定,吸附能达到-1.78 e V。NH3在Ce-V2O5/TiO2(001)表面的Lewis酸位和Br(?)nsted酸位上吸附计算结果表明,Br(?)nsted酸位对NH3的吸附更强,吸附能为-2.95 e V。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新型网板柱塞流电化学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及优化反应器结构,本文对其进行了PIV(粒子图像测速)实验和苯酚模拟废水电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进口射流会在极板前区域造成回流和涡旋,使流动不稳定,对气液流动有较大影响;液体流速增大会使流场变得不平稳,其不宜过大或过小,是影响反应器内部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网板网孔结构会在液体流过极板后产生导流作用,对此区域的气液流动有一定影响;气泡在极板表面产生,在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用途生物高聚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壳聚糖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在食品和保健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壳聚糖还具有良好的絮凝能力,可应用于果汁澄清,提高果汁的视觉品质。但是壳聚糖不溶于水而且供氢能力不足,无法作为性能卓越的抗氧化剂。在本课题中,将壳聚糖通过自由基接枝法分别与两种天然多酚单宁酸和槲皮素结合,制备水溶性的单宁酸-壳聚糖缀合物(TA-CS)和槲皮素-壳聚糖缀
石英玻璃广泛应用于光源、电子、光通讯、光伏、激光、生物医学、航天技术和国防等领域,在生产加工和日常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污染。为了保证生产加工的质量以及日常使用的精度,经常需要对石英玻璃表面进行清洗。传统的清洗方法清洗效果不佳且易对石英玻璃造成损伤,激光清洗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参数实现高效、无污染、高精度、无机械接触的新型清洗技术,对于石英玻璃表面污物的清洗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取石英玻璃表面氧
本论文以合成具有刺激响应特性的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为研究目标。利用功能化三联吡啶:4’-(n-吡啶)-三联吡啶(n=1,2,3)作为配体,通过多种合成方法,结合稀土金属离子(Pr(Ⅲ)、Sm(Ⅲ)、Eu(Ⅲ)、Dy(Ⅲ)、Er(Ⅲ))与过渡金属离子(Co(Ⅱ)、Cu(Ⅱ))成功合成出9例金属配合物。对它们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解析,同时做了PXRD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等表征,并研究了配合
随着我国风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容量在逐年增加,风电叶片的制造与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在风电叶片制造工艺系统中,使用机器人对风电叶片表面进行自动化打磨加工已然成为趋势。现有机器人在打磨曲面过程中仅能够控制法向力稳定,无法同时获取打磨过程中的切向力数据,然而切向磨削力是影响打磨末端振颤、磨削效率及磨削温度场等磨削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一种杯形砂轮磨削风电叶片磨削力模型,以达到曲面磨
燃煤汞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汞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工业燃煤锅炉每年消耗大量煤炭,由于大多集中在城市及周边,燃用煤质普遍较差,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及工艺落后,烟气中汞的排放与控制值得关注和研究。随着锅炉大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烟气循环脱硝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脱硝技术,在部分燃煤工业锅炉得到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对低负荷运行的工业燃煤锅炉。但低负荷燃煤锅炉烟气循环引起烟气氛围与飞灰物化特性发生变化,尤其是对汞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和水质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如何经济、高效地控制污水中氨氮的排放已成为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污水处理厂长期在低温条件下运行,无法保障生物工艺对氨氮的高效去除。基于铁离子对微生物的强化与超声空化改变活性炭形态结构的共同作用,本课题提出超声-浸渍法负载铁盐于活性炭上,并将其用于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开展低温下铁离子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
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都极有可能造成火灾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区、商业区以及住宅区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用电情况越来越广泛,外加一些易燃易爆物体的存在,也使得火灾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它会给人类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对火灾的早期预警、准确报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单一型火灾报警器只选择一种参数通过单一阈值进行检测
铁作为自然界中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所以铁的相变机制也一直作为研究者关注的领域。体心立方铁通过施加不同的加载应力会发生应力诱导相变,转变为面心立方相或密排六方相。显然,铁的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体心立方相到面心立方相的应力诱导相变,这可以通过单轴拉伸体心立方相其立方轴之一来实现,从而使其三个立方轴的比值达到21/2:1:1。铁的
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全球面临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CO2捕集和利用(CCU)被看作实现低碳减排最有效的方法。CCU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寻找CO2捕获量大、耐久性强、能实现CO2高效转化的催化剂。因此,CO2捕集、转化双功能催化剂的综合研究对实现自然界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以分析纯Ca(NO3)2·4H2O,Ca(Cl O)2和Ca Cl2为原料制备CaO,并与商业CaO对比。通过扫描电镜(SEM)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