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三国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堪称魏蜀吴时代文人书面语言的记述,是对当时时代的书面语言的详细整理和概括使用。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人称代词的数量和用法进行共时分析和历时比较,可以发现在魏蜀吴时代文人的书面用语和普通大众的口语习惯,以填补《三国志》中对于人称代词研究的空白,最终归纳出人称代词在特定时代的使用规律。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现状、范围、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这三章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第二章主要对“吾”、“我”、“余”、“朕”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对“汝”、“君”、“乃”、“若”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对“彼”、“厥”、“之”、“其”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用法举例。第三部分是讨论《三国志》中出现的两类特殊人称代词“己身称和旁称”和《三国志》和其他专书中人称代词用法的比较,最后一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前面所做的分析进行具体概括描述,并得出结论。本文将借鉴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内容,力求本人的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