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状况,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种人和自然的高度统一、协调和谐的有机整体.该文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理论,以RS、GIS和GPS为技术手段,对哈尔滨市郊区的SPOT遥感数据进行判读和解译,从而获得该郊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多样性指数、破碎度、分离度、分维数、廊道密度等单个指标研究区域景观镶嵌结构,对现有景观类型和格局的地理空间分布、资源结构、时空序列、均衡性和稳定性做出分析和评价,研究"点"、"线"、"面"的现状景观结构,进而探讨城市化进程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综合多个指标和运用模糊综合方法,通过综合评价,为各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景观多样性指数反映出各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破碎度反映了人为的干扰程度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指数验证了城市化进程加速景观的破碎度.这些结论对在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平台,通过因子分析对景观斑块的5个因子进行分析,结合城区的DEM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区划的理论,定性的刻画了该区的景观生态环境,并进行景观功能区划和资源空间配置,为该区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