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医事制度,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可追溯到西周,由医政行政长官医师长士掌管。以后历朝都有医事制度,不断趋于成熟化。社会医疗体系应是一个与医疗有关的网络,唐代社会医疗体系的概念医学界和史学界尚未有人做过定义,本人认为唐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医疗机构都已相当完善,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医疗系统。笔者把官方和民间的这两个医疗系统统称之为唐代医疗体系。唐代社会医疗体系包括唐代社会官方医疗体系和民间医疗体系两部分。官方医疗指的是宫廷、府州、军队等有官方医疗机构设置的地方的医疗状况。宫廷医疗机构众多,包括尚药局、太医署、药藏局、翰林医术待诏、患坊等。唐代是第一次把官方医疗机构、医学教育推向地方的朝代,大大推动了唐代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军队也有军医的存在,军士生病有相关的医疗制度。民间医疗主要包括悲田养病坊、民间医生、巫医、还有百姓的自救。其中悲田养病坊起源于寺院,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直至民国时期还有类似机构的存在。唐代社会医疗体系初具规模,并对同时期与中国有交往的各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