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层板冲击损伤空气耦合兰姆波成像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层板由于具有密度小、强度好、力学性能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复合材料层板的垂直方向抗冲击性能较差,在役期间可能遭受来自冰雹、碎石、工具坠落等各种情况的冲击。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缺陷在表面目视检查时并不明显,但内部损伤可能对材料强度和力学性能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对飞行器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大面积复合材料层板的在役检测而言,空气耦合超声兰姆波检测方法以非接触快速检测、可单侧面布置传感器的特点,在自动成像检测上有着突出的优势。本文首先基于薄板兰姆波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多层结构各向异性材料频散曲线计算推导过程。以飞机蒙皮结构常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相应兰姆波传播的频散关系曲线和板厚方向质点振动位移分布,并分析了检测频率与入射角的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空气耦合兰姆波检测该材料时,宜选用A0模态兰姆波,0.4MHz的检测频率下,激发A0模态兰姆波的理论入射角为11.5°。其次,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碳纤维复合层板的漏兰姆波检测模型。通过对模拟和实验对比和分析了传感器入射角、缺陷和材料各向异性对漏兰姆波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入射角处于11.0o至14.0o范围内,漏兰姆波接收效率最佳,缺陷处的兰姆波信号有着明显的衰减,扫描检测方法可判断缺陷严重程度,沿试件水平方向传播的兰姆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基本呈各向同性。再其次,采用焊缝TOFD相类似的扫描成像方法,对含冲击损伤的实验试件进行了兰姆波D扫(非平行扫查)成像检测研究,引入了四种损伤指数DI(Damage Index)来表征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根据其分析方法特点分类为:时域损伤指数、频域损伤指数、时频域损伤指数、时间反转损伤指数。以D扫检测信号的时频分析、时反处理等信息变换结果为基础,计算得到了表征损伤的特征值DI。对比可知,四种损伤指数算法的数值范围以及适用条件不同,但都能明显得表征缺陷严重程度,其中时频域损伤指数表征缺陷区域的效果最佳。最后,基于概率算法的椭圆成像理论,根据空气耦合兰姆波扫描检测的实际情况,改进了概率损伤扫描成像算法。在概率损伤成像算法中以四种损伤指数作为板结构缺陷重构成像的特征值,将不同扫描路径上的特征值数据进行融合,得到了复合材料层板冲击缺陷的二维图像,实现了冲击损伤缺陷的位置和形状等定量特征的描述。对比四种损伤指数下的融合图像可知,时域损伤指数成像图中干扰信号较多,频域损伤算法与时频域成像成像相对较为清晰,时间反转损伤指数成像对比度较小。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气象灾害频率发生,我国的重要农业基地开始大力普及大棚种植技术。大棚种植对棚内环境要求极其严格,而传统的大棚监控技术难以满足移动监控需求,对大棚进
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非接触式面形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工业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逆向设计、文物保护、人脸测量、和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有很高的应
从吸烟对慢性伤口愈合的潜在影响机制以及吸烟对压力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慢性下肢动静脉溃疡三大主要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两方面阐述吸烟和慢性伤口愈合的关系,将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进行了三部分的工作,一是对于铝的2~7个原子的小团簇进行了理论计算,二是对于自悬浮定向流制备纳米金属粉进行了理论模拟,三是对于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进行的初步研
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372,50775208),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GJJ12405)和湖南省机械设备健康维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04)资助下,针对变分贝叶斯独立分量分析理论(Variational Bayesian IndependentComponentAnalysis,简称VBICA)所存在的不足,即VBICA的随机初始化算法的分离结果不能保持一致性;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朝着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同时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就成了人们高度关切的问题。为了降低事故的发生,我们进行了故障检测,其中无损检测方法比较普遍认同,而电磁无损检测又应用颇多。目前比较成熟的电磁无损检测方法有,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微波检测和漏磁检测等,但是这些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已经发生的裂痕等缺陷,不能很好的实现预警,降低损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