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运动模糊检测方法及验证系统的开发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板显示器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显示部件。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存在运动模糊缺陷,具体表现为边缘模糊及颜色失真。目前,国内外对运动模糊检测方法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工业界也缺乏通用和权威的检测标准。为满足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提升产品质量,开展针对LCD显示器运动模糊检测方法的研究不但必要而且紧迫。以LCD运动模糊机理为研究基础,结合视网膜成像特性,系统分析了运动模糊产生的原因,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二种检测方法:基于人眼平滑追踪假设的检测方法和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检测方法。通过LCD亮度响应曲线对亮度进行时域积分获取到感知的模糊图像,在此基础上对模糊图像进行评估,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模糊边缘宽度(BEW)标准量化检测结果,间接得到了LCD运动模糊现象的评估结果,采用“帧宽窗口积分法”对基于人眼平滑追踪假设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了检测速度;将传统光学系统中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理论引入到LCD运动模糊检测中,分析由运动模糊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的机理。基于正弦光栅图像,通过设定运动图像的速度及空间频率,通过仿真手段获取到模糊图像,通过与原图像的对比得出LCD的调制传递函数参数,实现了对运动显示质量进行评级。为了验证上述二种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一套基于光电转换原理的LCD运动模糊快速检测平台。该检测平台由硬件采集模块及上位机处理模块组成,基于光电转换原理,能对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动态响应特性曲线进行采集。基于开发的检测平台,针对二种检测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种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捷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LCD显示器生产厂家的快速、批量产品质量检测;第二种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但检测过程耗时较长,适用于高精度需求的抽样检测。
其他文献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问题,在近十年来,已经获得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编队控制问题,在生物群体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工程实践和军事应用等诸多领域中,已经形成了一门
国内外针对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有多年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有相关产品面世并投入使用,国内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研究的投入和技术发展,相关产品相继面世,实际挂网运行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缺陷,这为电子式互感器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式互感器是一个具有动态
多姿态人脸检测与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在视频会议、人机交互、图像检索,智能监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仍是
随着社会和高新科技的高速发展,航天事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逐年增加的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对传统依靠手工和经验编排航天发射任务的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航天
活性污泥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的动态生化反应过程。由于受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多变量、大时滞、强干扰和动态非线性等特征的影响,传统的控制策略往往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重要参数,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新型智能优化控制算法不仅仅能丰富复杂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理论意义,还能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建模、智能控制器设计
电化学分析作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引起诸多国家的注意。随着电化学分析理论的持续发展,在很多的实验室以及工控现场,基于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而研制的电化学工作站,已经成为了电化学测试、分析、处理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数字电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传统模拟的电化学测试设备逐渐被数字化的电化学工作站所取代。本文针对于电化学测试信号的特点,研究电化学工作站的信号采集技术,设计电化学工作站采集模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白热化,电能在能源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以可再生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发电方式组成的微网系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控制问题是微网研究中的核心方面,各种针对微网的控制理论应运而生,但是,大多数的控制研究仅限于软件仿真阶段,并没有实际的运行条件,于是建立微网实验系统,为微网的研究提供实物验证平台也成了对于微网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本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国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识别、可重复读写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物流管理、交通控制、
流程管理,是对企业流程、组织结构以及IT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包括对流程的分析、模型的建立、任务的调度、资源的分配、评测、再优化等。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企业业务绩效
自适应动态规划(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DP)是求解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为了实现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最优控制,一种新的有限时间ADP算法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