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子音乐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重要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在这一时期成立,美国的哥伦比亚一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是北美大陆的代表。在这里汇聚了大量的音乐家,如弗拉迪默·尤萨切夫斯基、奥图·卢宁、米尔顿·巴比特、查尔斯·沃里宁、哈利姆·埃尔-达巴、布兰特·阿瑞尔与马利欧·大卫多夫斯基等,米尔顿·巴比特和奥图·卢宁同是中心的负责人。中心的RCA MarkⅡ合成器是当时电子音乐技术手段最高的代表,它可以精确地控制音乐元素,很多作曲家把它广泛用于不同的作品中。巴比特使用RCA MarkⅡ合成器创作了一系列电子音乐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菲洛梅尔》。1964年米尔顿·巴比特(Milton Babbitt)创作了《菲洛梅尔》(Philomel),这是一首小型的音乐会曲作品,它是以希腊恐怖神话为背景的,是为女高音、RCA MarkII合成器和磁带创作的mix作品。以《菲洛梅尔》为例,巴比特把作曲家和诗人的构想以新颖的方式一一音乐性与口语性的结合表达出来。这部作品从故事内容、十二音创作技法、RCA MarkⅡ合成器的运用到人声和电子音乐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与整体。每一个环节和部分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孤立存在的。这种整体思维与精确控制音乐元素促使巴比特的《菲洛梅尔》成为一部具有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十二音体系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可以展现各种音乐形象,同是适用于各种音乐题材,不论新兴作曲家,还是已经很著名的作曲家在二战后都喜欢用这种技法进行创作。基于十二音体系的创作本身是对传统音乐创作的沿革,它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方式,对现代音乐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以来,作曲家们一直试图在电子音乐技术上寻求突破以求精确地控制声音的各个元素,而RCA MarkⅡ合成器实现了这一梦想。巴比特的《菲洛梅尔》是音乐史上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它是人声与电子音乐结合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代表作。本文详细分析了巴比特通过整体构思,运用十二音和电子音乐技术手段来体现作品的逻辑性和表现力,使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