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和文学相生相伴。在文艺民俗学的学科框架下,没有文学,民俗无法得到较好地传承和保存;没有民俗,文学的背景和素材就会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京派小说巧妙地把民俗元素融会应用到文学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其独具特色的一面。废名、沈从文、萧乾、汪曾祺等作家笔下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浓郁风情的民俗作品就成为他们展现地域特色、表达文学理想、书写文学价值的重要渠道。通过民俗化的书写,京派作家完成了京派小说的独特文化言说,也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流派。以往对京派小说的研究侧重从文学史维度对京派文学进行创作风格、文艺思想的研究或从单个具体作家入手,分析其作品特点和文学思想。本文独辟蹊径,从民俗化角度着手对京派小说的书写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对京派作家进行民俗化创作的原因和时代背景进行探究,具体从民俗文化语境、外部的文化环境和自身文化心理建构等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探究京派小说文本中的民俗特色,通过对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三位作家各自地域独特民俗的透视,从而挖掘其内在的民俗因素。第三章,分析京派小说民俗化书写的内在特质,并从时空的双向维度出发,找出京派小说民俗化书写的时间性、空间性特点,进而审视京派小说的艺术特点。第四章,探究京派小说民俗化书写的整体价值,从平民视角、审美趣味、传承意义等三方面展开,从而论述京派小说民俗化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