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泽州县九个乡镇的古戏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二重证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泽州县境内古戏台遗构及附属碑刻、题记和口述等史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结合当地的文献资料,对泽州县的古戏台及演剧概况进行了论证分析。戏曲文物的收集与整理是戏曲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戏曲文化研究的水平和进展。古戏台作为戏曲文物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它们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演进,探索戏曲艺术形态的历史成因,填补古代剧场演出习俗和演出规模的形象资料,丰富并佐证古典文献对戏曲发展脉络的记载,同时也是我们了解中国民间演剧的最佳切入点。之所以选择泽州县作为研究对象,是因该县地处上党地区,位于晋、豫、冀三省交界处,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遗存有大量传承脉络完整的神庙剧场,也遗存有数量可观的戏曲碑刻、舞台题记等,戏曲活动异常活跃。泽州县现存古戏台200余座,多数保存较为完整,本文对泽州县123座古戏台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古戏台呈现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泽州地区民间信仰呈现多元化和普遍化的特征,戏台所处庙宇种类较多;在空间分布上,泽州县古戏台受地形地势影响,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整体分布集中,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的规律;从时间上来看,泽州县古戏台以清代为主,横跨明、清两代。这些对我们了解明清时期泽州民众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