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投资主要基于高科技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长周期的特征。风险投资家作为风险投资者的委托代理人,对风险投资者的资金负责,风险投资家的努力程度、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成败。我国风险投资的行业规模在持续过大,但是对风险投资家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却依旧落后,只有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家绩效评价体系,筛选出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提高我国风险投资家工作努力程度。无论对于风险投资家人才体系还有国内经济产业升级,都有现实意义。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机制主要包含固定收入、跟投比例、奖金分成以及声誉水平四个方面,但文献集中于单个维度的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比较不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比较作为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风险投资家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风险投资家绩效同不同激励机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分析出不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强弱,为风险投资行业和政府提供了相关建议和对策。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家的工作努力并不受固定工资水平、奖金分成比例、声誉水平影响,这可能与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关,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相关合规化进程还不充分,导致提高风险投资家奖金分成比例不能提高其劳动积极性,因为其能否在长周期条件下获得奖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我国风险投资家的固定收入水平不能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固定收入水平的提高只会加重风险投资企业的负担,而不能带来很好的业绩回报,这同理论模型基本相符;声誉水平在我国不能影响风险投资家的工作努力程度,这跟我国风险投资家声誉评价的不一致性有关,风险投资家个人评判同社会评判以及公司评判存在脱节。另外,跟投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风险投资家的工作努力程度,但是我国风险投资家个人融资渠道有限,且项目投入金额过大,超过其个人承受能力,因此造成了部分激励效果的超调,引发了潜在的项目风险。在此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作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激励机制的一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