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讯设备已经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中大量数据的传输以及移动业务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给移动IP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移动切换技术作为移动IP的核心技术,为移动终端在移动网络间的切换,保证足够小的通信开销、切换时延以及丢包率,成为移动IP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快速移动IPv6切换方案通过原路由器获得将要进入的新网络的相关信息,产生新的转交地址,缩短了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转交地址配置时延。在切换前,原接入路由器通过隧道技术把发送给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重定向到新接入路由器,新接入路由器暂存分组,等待移动节点发出通告,再向移动节点转发分组。此方案在移动切换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绑定更新注册操作将产生巨大的通信开销,给网络造成很大的负荷,降低网络吞吐率。基于层次的移动切换方案引入移动锚点功能实体作为本地家乡代理,将网络分解为多个由移动锚点管理区域,使移动切换过程分为区域内切换和区域间切换两种方式,减少了全局通信开销。此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切换换性能,但其区域间切换过程需要更加复杂的移动切换消息机制,导致更大的移动通信开销。本文在研究多个移动切换方案的操作原理、实现流程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IPv6协议的实现细节和OSI网络模型的结构,得出两个重要的网络特性。IPv6机制中双网络接口寻址并行性:IPv6机制中,主机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使用MAC地址同路由器发出的通告信息产生一个IP地址,用于标识该主机。OSI网络模型中IP寻址与应用服务的独立性: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IP地址标识;网络节点上应用服务之间的通信,通过套接字的端口标识,因此IP寻址与应用服务之间是独立的。以IPv6机制中双网络接口寻址并行性和OSI网络模型中IP寻址与应用服务的独立性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切换方案。此方案两个物理网络接口,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分工分配网络负载,减轻了移动节点接口的负担。通过提出新的消息处理和发送方法,优化切换消息处理和发送的逻辑流程,进一步提升了移动切换性能。最后,针对移动切换方案的实现需求,对NS2仿真软件相关模块进行扩展。使用OTcl语言编写仿真场景脚本,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基于层次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和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切换方案分别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对比实验数据显示,在通信开销、切换时延和丢包率等切换性能方面,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相对于FMIPv6和HMIPv6两种典型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都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