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网络接口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讯设备已经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中大量数据的传输以及移动业务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给移动IP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移动切换技术作为移动IP的核心技术,为移动终端在移动网络间的切换,保证足够小的通信开销、切换时延以及丢包率,成为移动IP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快速移动IPv6切换方案通过原路由器获得将要进入的新网络的相关信息,产生新的转交地址,缩短了移动节点执行切换的转交地址配置时延。在切换前,原接入路由器通过隧道技术把发送给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重定向到新接入路由器,新接入路由器暂存分组,等待移动节点发出通告,再向移动节点转发分组。此方案在移动切换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绑定更新注册操作将产生巨大的通信开销,给网络造成很大的负荷,降低网络吞吐率。基于层次的移动切换方案引入移动锚点功能实体作为本地家乡代理,将网络分解为多个由移动锚点管理区域,使移动切换过程分为区域内切换和区域间切换两种方式,减少了全局通信开销。此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切换换性能,但其区域间切换过程需要更加复杂的移动切换消息机制,导致更大的移动通信开销。本文在研究多个移动切换方案的操作原理、实现流程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IPv6协议的实现细节和OSI网络模型的结构,得出两个重要的网络特性。IPv6机制中双网络接口寻址并行性:IPv6机制中,主机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使用MAC地址同路由器发出的通告信息产生一个IP地址,用于标识该主机。OSI网络模型中IP寻址与应用服务的独立性: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IP地址标识;网络节点上应用服务之间的通信,通过套接字的端口标识,因此IP寻址与应用服务之间是独立的。以IPv6机制中双网络接口寻址并行性和OSI网络模型中IP寻址与应用服务的独立性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切换方案。此方案两个物理网络接口,移动切换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分工分配网络负载,减轻了移动节点接口的负担。通过提出新的消息处理和发送方法,优化切换消息处理和发送的逻辑流程,进一步提升了移动切换性能。最后,针对移动切换方案的实现需求,对NS2仿真软件相关模块进行扩展。使用OTcl语言编写仿真场景脚本,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基于层次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和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切换方案分别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对比实验数据显示,在通信开销、切换时延和丢包率等切换性能方面,基于双网络接口机制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相对于FMIPv6和HMIPv6两种典型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都有很大的提升。
其他文献
介绍了蓝光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应用方法,供各类矿山企业按自己的条件选用。
中国梦是基于国情,是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目标和主旨,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哲学底蕴、文化基因、主体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
<正>"意象"一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意象在中国古代,经过夏、商、周时期的酝酿阶段,肇始于春秋战国,先秦时期的意象观注重人的直觉体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意象审
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工程造价都是根据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的。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
学生习作中大量"空话""套话"作文的背后,有一重要原因:学生写作时"读者意识"的缺乏。关于"读者意识"的论说,我国古已有之,新课标也明确要求,但实践层面却不如意。当下,重视学
移动网络的普及,导致了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大学课堂内存在的"低头族"现象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现
目的 对持续正压通气 (CPAP)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于我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 2 4例轻、中度急性左心衰患者 ,在明确诊断后 ,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反渗透膜(RO)技术是解决世界水危机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过程中节能和高脱盐是需要满足的两个问题,然而产水特性与去除溶质之间存在背离平衡,同时满足
  在水流量标准装置上,换能器采用“V”法夹装方式,针对换能器安装角度、单弯头,下游蝶阀,渐扩管等阻流影响条件下,对双声道超声流量计的误差变化规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换能
目的:研究赫赛汀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乳腺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