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CE-MRA与B-TFE肾动脉成像技术的比较研究及3D CE-MRA对肾出血介入术前评估的初步应用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D CE-MRA与B-TFE肾动脉成像技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3D CE-MRA透视触发技术中,于不同时机触发3DCE-MRA扫描序列对肾动脉分支显示、图像质量的差异。与3D CE-MRA对比,探讨平衡超快场梯度回波(B-TFE)非增强血管成像技术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3年4月因肾上腺疾病接受肾脏3D CE-MRA序列扫描患者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23~67岁,平均45.5岁),所有患者无肾动脉狭窄临床症状,并完成了MRA扫描以排除肾动脉狭窄。在基本检查序列后进行3D CE-MRA序列扫描。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3年4月因肾上腺疾病接受肾脏B-TFE序列扫描患者5例(女3例,男2例;年龄28~59岁,平均40.8岁),所有患者无肾动脉狭窄临床症状,并完成了MRA扫描以排除肾动脉狭窄。在基本检查序列后进行B-TFE序列检查。  2.扫描方法  3D CE-MRA采用团注追踪(bolus track)技术,在启动2D实时重建扫描的同时,经双管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射钆双胺注射液20ml,注射速度为3.0ml/s,注射完毕后30ml生理盐水以相同速率将残留对比剂注入体内,于注射对比剂同时实时透视扫描监测对比剂到达位置,按照3D T1 FFE启动时间不同分为三个小组:第1组(n=4):待观察到对比剂到达肾动脉主干开口处启动3D T1 FFE扫描序列;第2组(n=6):待观察到对比剂到达肾动脉主干约1/3时启动3D T1 FFE扫描序列;第3组(n=4):待观察到对比剂到达到达肾动脉,肾动脉主干完全显影时时启动3D T1 FFE扫描序列。肾动脉解剖中常为右肾动脉开口位置稍高于左肾动脉或两肾动脉开口位置在同一水平,所以选择右肾动脉作为监测标准。患者吸气末屏气,系统在下达启动指令后1s启动扫描程序,获取在肾动脉内含有高浓度对比剂的原始图像,扫描结束后恢复平静呼吸3s后再行同样扫描,获取肾静脉扫描原始图像,单次屏气扫描时间约为14s。  B-TFE序列MRA在冠状定位图以双侧肾动脉为中心,矢状面定位以肠系膜上动脉为中心,然后采用3D呼吸触发B-TFE序列扫描,放置3条预饱和带抑制静脉信号,2条饱和带分别覆盖双侧肾门以抑制肾实质和肾静脉的信号,第3条饱和带放置于双肾下极,以抑制下腔静脉的信号。患者自由呼吸,采用呼吸触发技术,扫描时间约为3~4min。  原始数据在扫描工作站上先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然后将原始数据及重建数据传输至Viewforum4.1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用后处理软件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图像,所重建的图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旋转,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  3.图像质量评定与统计分析  由不知研究目的的操作人员进行分析测量(3D CE-MRA为冠状位,B-TFE为轴位),分别在原始图像中选择肾动脉显示最清晰的层面,测量左右肾动脉、肾周脂肪信号强度和相应侧视野内空气中的噪声标准差,计算两组肾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根据血管连续性、信号均匀度、对比度和管壁锐利度等指标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对肾动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肾静脉伪影显示进行评分。  采用SPSS17.0软件,对3D CE-MRA和B-TFE组间肾动脉SNR及CNR计量资料、图像评分等级资料均分别行非参数资料Mann-Whitney U检验。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评分采用两观察者间的Kappa分析,Kappa值≥0.75为一致性好,0.40.05)。  第二部分:3D CE-MRA对肾出血介入术前评估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3D CE-MRA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4月,急性肾出血患者3例(女2例,男1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5.3岁)。该组患者均为反复性肉眼血尿,且经内科止血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术前行3D CE-MRA序列检查评估出血原因与部位。3D CE-MRA扫描具体参数为:TR/TE:5/1.8ms,反转角度:30°,FOV:250mm,层厚:2.2mm,层间距:-1.1mm,层面方向:冠状位,扫描体素为1.10mm×1.11mm×2.20mm,重建体素为0.26mm×0.26mm×1.10mm,触发方式:透视触发法。原始数据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图像后,观察图像,评估患者出血的原因与部位。  患者于3D CE-MRA扫描检查后行DSA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将DSA显示的出血部位与3D CE-MRA扫描图像所见对比。  结果:  3D CE-MRA表现:3例均为肾动静脉畸形,表现为畸形血管团及增粗迂曲之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介入治疗。动静脉瘘的DSA征象表现为局部肾末梢动脉扩张,动脉早期即显示粗大的回流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DSA显示的出血部位与3D CE-MRA所见一致。栓塞成功后造影复查显示原部位上述征象消失且未发现新的出血征象。  结论:  1.肾动脉3D CE-MRA成像实时透视触发中,最佳触发时机为待观察到对比剂到达肾动脉主干约1/3时启动3D T1 FFE扫描序列,可得到最佳肾动脉分支显示及最佳整体图像质量。  2.B-TFE呼吸触发序列的SNR、CNR稍高于3D CE-MRA序列,图像质量与肾动脉分支显示与3D CE-MRA序列相若。但B-TFE序列的背景干扰及伪影较多,且扫描时间过长,临床仍使用3D CE-MRA序列作为肾动脉MRA成像首选,采用B-TFE呼吸触发序列作为补充。  3.术前的3D CE-MRA序列成像能够给予急性肾出血患者的DSA造影检查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于减少DSA造影检查的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方面未做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进入一个新阶段。教材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在迅速向前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出版教材质量不高,内容与形式不能体现高职特色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中心又是教材的改革。所以,进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教材研究和开发,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检验便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大事。  一、高职工学结合职业
创新能把人们的思维和视野延伸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而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又是一种最活跃、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素,能使人们突破传统观念,向更深的广度拓展和延伸。  一、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军事训练的创造性。适应新形势科技练兵的需要,首先取决于思维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应把更新观念放在首位。  (一)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着重解决
《电机学》因为理论较为抽象深奥,研究对象种类较多,并且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成为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
大学教师角色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从不同角度、层面、领域看,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内涵和释义。对大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探寻有助于丰富深化大学教师角色的内容,推动大学教师更好地实践角色。  一、大学教师角色的内涵  大学教师角色是对大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期望,是指大学教师主要的、本性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期望,是在学校教育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