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然而当前农村金融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可持续发展与引导资金投向“三农”的矛盾,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定向费用补贴。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特点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迅速崛起,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农村领域,对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巨大冲击,也对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原有格局提出挑战。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深化改革与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迫在眉睫,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了解其创新机制、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创新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在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变迁的客观现实和相关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借鉴金融发展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准确界定有关概念,对农村金融自身特点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进行剖析,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一般路径;接着采用案例分析说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也对当前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主要研究结论有: 第一,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以交易成本机制作为主要作用机制贯穿始终,并协同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与创新机制共同推动产业组织的创新。 第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必须以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其中以农村金融机构集合为主)为切入点,通过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发展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提升,从而促进产业组织的创新。 第三,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创新存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然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其应当把握机遇主动应对。在这一过程中,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必须要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以及加强对互联网业务的风险控制,才能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