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功能已被大多数人所公认,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的相关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并不多见,大多重于理论,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涉及较少。基于上述实际情况,本文重点在于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相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尝试。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通过对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情况、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特点: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在对教学实践、教学设计进行探讨。第二章,文化与数学文化。通过分析文化与数学文化的定义,以及数学定义的历史演变简介、数学方法特殊性的简单回顾、数学文化“真、善、美”的简述,为教学实践中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高中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通过对比我国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稿)》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对西方数学教育思想引入后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特色的分析,使得教材提供的文字资料更加翔实、教学目标更加深化和具体化。第四章,如何使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在简要论述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的关系后,展开本文的重点之一——通过详细列举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对比传统教法与新理念教法,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作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具体研究,并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功能加以论述。第五章,高中数学活动课中渗透的数学文化。是本文的另一重点章节,通过对高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尝试与设计,从另一角度研究了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探索。如何将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将数学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运用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约和影响中学数学教育、数学文化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故而本课题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