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on's Black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Bluest Eye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争鸣.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深切关注了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是研究莫里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国内评论界对该小说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国外也鲜有人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进行探讨.该文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理论,详细分析了《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旨在为国内莫里森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传统的白人女性主义不同,黑人女性主义强调黑人妇女遭受压迫的多重性,而揭露多重压迫给黑人妇女带来的伤害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黑人女性主义的关注所在.该文作者认为,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里表现了黑人妇女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压迫下造成的身份迷失以及如何进行身份重建这一主题,反映了强烈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身份的迷失是黑人妇女长期遭受多重压迫的结果,而黑人女性主义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描述黑人妇女如何迷失身份而来揭露她们所承受的多重压迫.黑人妇女首先否定了自己的黑人形象,进而又否定了与黑人家庭和黑人社会的感情联系.在否定了自己的抗争权利之后,她们注定成为牺牲品,消失在由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压迫所编织的迷雾中.身处多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如何重建自我是黑人女性主义关注的另一个方面.莫里森为解决黑人女性身份危机问题提供了答案:只有尊重自我,热爱家庭,坚持黑人文化,黑人妇女才能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获得完整的自我.该文最后得出结论:莫里森的黑人女权主义意识在《最蓝的眼睛》里通过描述黑人妇女在多重压迫下身份的迷失以及为黑人妇女解决身份危机寻找出路这一主题得到了反映.
其他文献
该文着重阐述了数字模糊性的特点及功能,并在英汉语境中进行了对比,为其翻译提供了研究基础,而翻译实践也应根据数字模糊性的特点,在不同语境中应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作为精确
本文以沈周早期,也就是其四十岁这个年代的作品特别是《九段锦图》册(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为中心,探讨沈周作品典据的来源,并检讨他的“古典”意识,或者说他的仿古意识的样
δ-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的非蛋白的氨基酸,不仅是一种无毒、无公害、在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的绿色农用化学品,还在医学上作为新型的光动力(PDT)治疗药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