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八十年代的“意象”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重要契合点。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思想全面解放的时代,个体的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代的显著标志,中国文论和美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再加上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引进,意象理论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受到重点关注,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理论自觉。八十年代的意象理论研究一方面植根于对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历史渊源的普遍理解,它否定了“意象”的西方理论渊源,通过意象理论的发展历程、“意象”与“意境”等相似概念的比较、以及中国古典意象概念本身与西方“意象”概念的比较之中逐渐明晰其意蕴,对“意象”概念本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它又借鉴了西方审美心理学、接受美学、格式塔美学等多种西方现代理论进行了阐释,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方面解读意象,注重审美主体在鉴赏环节的重要作用,并从“象外”论和言意关系论两方面分析了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以“情感”为中心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八十年代的意象理论研究在中西文论融合的视野中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建构,更进一步来讲,八十年代的意象研究也为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学界对于八十年代的“意象”研究却缺乏系统的梳理,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学术史方面对于八十年代的“意象”研究予以系统的梳理和必要的说明,主要从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八十年代“意象”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其次是八十年代“意象”研究的几大基本问题;最后是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对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热原因的研究和八十年代意象研究的意义。对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的研究,对了解八十年代具体的时代风貌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学术史方面看,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是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范例;从思想史方面看,八十年代意象理论研究又是当时思想解放,“人的主体性”高扬的时代特征的体现。因此,对20世纪八十年代的“意象”研究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其他文献
在传统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步加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城镇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积极而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现有的幼儿教师队伍中,由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传承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加其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冲击,不断涌现的极端气候变化成为我们不得不应对的现实,由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各国的共识。在中国粗放式
本文将针对宿迁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宿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深入分析宿迁市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促进宿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提出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语篇教学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而语境在语篇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认为应该从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入手,了解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语类结构和语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