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煤岩的各向异性力学及渗流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煤岩体处于高地应力、高瓦斯压力和高地温的复杂地质赋存条件,如何准确评价深部煤岩体的力学及渗流特性,是目前实现深部煤与瓦斯共采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立方体煤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和讨论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煤岩的各向异性力学及渗流特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结合三维裂隙CT扫描重构和声发射信号采集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不同裂隙形式、不同采动应力类型和不同饱水状态煤岩的真三轴各向异性力学及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真三轴应力条件的煤岩各向异性渗透率预测模型和各向异性破坏概念模型;研究了通过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在低渗煤层中引入人造裂隙的实际增渗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①通过对不同层理和割理方向煤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参数及超声响应特征进行测试,发现煤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及超声响应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煤岩内部割理裂隙特征进行宏微观分析,发现煤岩内部的割理裂隙呈网状分布,割理内部存在矿物充填,层理面、面割理和端割理近似相互垂直。面割理之间近似相互平行,分布连续,长度较大。端割理之间近似相互平行,分布不连续,长度较短。
  ②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完整煤岩的各向异性渗流特性试验。完整煤岩的渗透率与中间主应力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在构造应力主导的真三轴应力条件(?H>?h>?v)下,完整煤岩的渗透率减小幅度更大。水平端割理方向煤岩的渗透率在各主应力加载过程中的下降幅度最大,应力敏感性更高。建立了适用于真三轴应力条件的煤岩各向异性渗透率预测模型,其拟合效果较好。
  ③通过在立方体煤岩试件内部引入平直和粗糙人造裂隙,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含人造裂隙煤岩的各向异性渗流特性试验。人造裂隙的引入会使煤岩渗透率增加约1~2个数量级,与完整煤岩相比,含人造裂隙煤岩的渗透率各向异性更大,但渗透率的各向异性次序与完整煤岩保持一致,即面割理方向渗透率>端割理方向渗透率>层理面方向渗透率。水饱和引起的煤基质膨胀会使煤岩内部的裂隙进一步发生闭合,饱水煤岩的渗透率最多可减小约1个数量级。常规三轴应力条件下测得的煤岩渗透率滞后效应较真三轴应力条件下测得的煤岩渗透率滞后效应更为明显。
  ④通过设计多种真三轴采动应力路径模拟了地下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的不同采动应力状态,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采动煤岩的各向异性力学及渗流特性试验。单向或两向水平应力的卸载会使采动煤岩在残余强度阶段的破坏更为突然,且会使应力加载过程中的谷值渗透率变大,受载破坏后的裂隙数目更多,裂隙复杂程度更大。采动煤岩破坏后的渗透率增量均保持在一个数量级以内。采动煤岩的强度具有各向异性,端割理方向采动煤岩的强度低于层理面和面割理方向采动煤岩的强度。采动煤岩的各向异性强度可以通过八面体剪应力和平均有效法向应力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式进行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
  ⑤考虑现场煤层饱水影响,开展了真三轴应力条件下干燥及饱水煤岩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及破坏规律试验。干燥及饱水煤岩的破坏类型均属于Ⅰ类脆性破坏,最大主应力沿垂直层理方向加载时测得的煤岩脆性大于最大主应力沿平行面割理和端割理方向测得的煤岩脆性。干燥及饱水煤岩的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或轴向劈裂-剪切复合型破坏。当最大主应力平行于端割理方向加载时,煤岩的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当最大主应力沿面割理方向或垂直于层理面方向加载时,煤岩的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或轴向劈裂-剪切复合型破坏。借助声发射特征曲线可以较好的识别和区分干燥及饱水煤岩在真三轴应力加载破坏后的两种典型破坏模式。
  ⑥在南桐煤矿的低渗煤层运用了二氧化碳致裂增渗技术,通过在致裂孔周围布置观测孔,分析钻孔内的瓦斯抽采纯流量及浓度数据,发现二氧化碳致裂后不同观测孔内的瓦斯抽采纯流量及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经过三周的持续抽采,各观测孔内的瓦斯抽采纯流量及浓度均未出现明显下降。二氧化碳致裂后观测孔内的平均瓦斯抽采纯流量及浓度分别增大19.25%和15.15%。二氧化碳双孔致裂引入的剪切人造裂隙可延伸至8~9m区域,在该区域附近煤岩体的瓦斯抽采效果较好。根据在实验室尺度得到的完整煤岩和含人造裂隙煤岩的各向异性渗流特性,提出了一种低渗煤层二氧化碳致裂的优化概念模型。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东省内的企业、中职学校毕业生以及行业协会进行了“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改革”专项调研,形成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及教学改革,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中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建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期刊
摘 要:经过十余年的大发展,高职教育无论在院校数量上还是在学生数量上都占居了广东省高等教育的大半江山,而这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也日渐暴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维护学生终身教育生态的多样性将成为两大关键主题。文章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为案例,分析了该专业构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途径开发的开放性,着重研究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中美合作途径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深入调查研究当下大学生创业实况,对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實际意义。文章所述调研活动以合肥、芜湖两地的在校大学生和创业园大学生为样本对象,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领导访谈等方式,调研分析了两地大学生在创业意识、经验、能力、成效、政策等因素上的实际情况,并依此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文章论述了网络会计产生的背景、定义、特点及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分析了电算化网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对加强网络会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会计 背景 特点 影响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57-02  一、网络会计产生的背景、定义、特点及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网络会计产生的背景  1.单机系统的不
期刊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之一,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分别约占全国油、气资源蕴藏量的1/6和1/4。顺北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是中石化在碳酸盐岩海相石油勘探的新发现。
  顺北1井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已钻井深达7500多米,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目的层一间房组(O2yj)表层的地震信息被“红波谷”掩盖,导致振幅强度微弱、储层地震响应特点不明显、定量化精细描述困难。据此,以临近红波谷区的一间房组(O2yj)为研究对象,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的支护越来越困难。运输大巷作为服务于整个生产水平的主要巷道,其稳定性对矿井的正常生产至关重要。受深部煤层跨采采动影响,煤层跨采下伏大巷的变形及其围岩控制更加复杂。针对深部煤层跨采采动对下伏大巷变形破坏问题,以韦家沟煤矿37111工作面煤层跨采底板下伏-320m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计算模拟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层跨采底板下伏大巷的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变形位移规律;利用地质雷达测定巷道松动圈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巷道变形;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大巷松动圈,并利用数值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进行,中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而低海拔地区资源量日趋减少,高海拔寒区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在高海拔寒区矿山开采过程中岩体不可避免的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由于温度周期性的变化将会诱发岩体冻融损伤,加速裂隙扩展与贯通,进而引起矿山岩体结构失效破坏。因此,深入研究岩石冻融损伤的劣化机理及其演化规律对保证高海拔地区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红砂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冻融次数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及加载过程中声发射监测试验,运用岩石微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石化西部地区的主力产油区,储层内部多分布孔洞体和天然裂缝,给现场的压裂施工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采取定向压裂并控制水力裂缝扩展路径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本文利用室内压裂模拟相似准则制备含孔洞体的人工试样,通过室内真三轴定向压裂试验来研究孔洞体的存在对于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同时结合Abaqus数值模拟,研究孔洞体尺寸、水平地应力差、连续孔洞体分布方式、孔洞体内压和天然裂缝等因素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通过研究获得如下结果和结论:
  (1)孔洞体尺寸
1.以银山尾矿坝的淤堵现象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踏勘并取样分析可知,尾矿坝排渗管和反滤层土工布淤堵严重,这是尾矿坝排渗系统排渗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尾矿废水中的主要金属离子为Ca2+和Fe2+,主要的阴离子种类为SO2-4、Cl?和F?;尾矿坝渗流环境中的微生物来自细菌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
  2.分别从物理、化学和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对造成土工布淤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尾矿侵入、金属离子和垂直载荷是造成土工布反滤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据此,开展了相似成分化学溶液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大规模依赖进口的现状将长期存在。深部盐矿是大规模石油、天然气储备和压气蓄能电站建设的理想场所,中国即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盐穴储气库的高峰期。然而,在前期的盐穴储气库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无法完全满足盐穴储气库安全运行要求的不规则盐腔,不规则盐腔不仅影响储气库的建设质量,也给储气库的运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探索不规则盐腔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控以及修复技术措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工程科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国内外不规则盐腔典型案例,发现不规则盐腔的形成可以从盐矿地质条件、盐腔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