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古著汇释“死亡”义词语时一般就将其归为丧制一个大类,很少再对其进行细分;古人对词语进行注释,编撰字书辞典的主要目的也是帮助学子们理解古书典籍,所以不常见于典籍的口语词汇一般不予以收录,对其死亡义的来由更无从谈起,这是对这类词汇研究的一大缺失。 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死亡”义是从词义本身的发展而来的死亡词汇,避免错误地将其同文化相联系,笔者着重以“三长两短”一词为例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古代刑法制度文化下产生的一批死亡词汇,着重以“翘辫子”一词为例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在方位文化下产生的一些死亡词汇,着重以“赴泰山”、“上西天”等词为例进行了讨论。以对这些例词的重新研究与分析,笔者希望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出这批词背后隐藏的文化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地文化分类,也能进一步更精确地解释词语本身的含义。结语部分简略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